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回复: 0

凡间最好的养生:止怨、寡思、善忘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0

回帖

49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90
发表于 2024-9-19 08: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弘一法师说:
“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凡是大病,必与情志有关,长期情志不遂,一定会催生大病。

养生并不是一味地讲求吃什么,喝什么的问题,养生养的其实是人生格局,是人生情怀。”
百病源于气不顺,养生贵在养心;心若安则身安,身安则百病消。
物质再优渥,饮食再精致,也不及一颗平和之心,给人带来的喜悦与安宁。
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感受。
而凡间最好的养生,莫过于止怨、寡思、善忘。
1、止怨以修心
唐代德诚在自己的诗作《拨棹歌·其一》中写道: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原来,德诚是一位禅师,有一次他去垂纶,辛苦了一整天,却无功而返。


他划着小船空手而归,并未抱怨鱼不上钩,反而在皎洁的月色与美景中,寻得平静与美好。


虽然没有钓到鱼,他却载了满船的月光回家。


人生起落无常,抱怨无济于事;唯有心态平和,方能洞察生存之美。


那些怡然自得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和压力,而是他们懂得用乐观之心,化解人生各种困难。


就像苏轼的人生故事。


44岁那年,他由于“乌台诗案”牵连,被贬黄州。


刚到黄州的他,贫乏潦倒,无处居住,和儿子借居于寺庙,靠斋饭度日。


厥后,全家团聚,一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在一所废弃的驿站里居住。


亲朋们为了避嫌,与他们断了书信往来,中年人的悲惨,时不时涌上苏轼的心头。


身处窘境,他从未抱怨,而是深刻反思。


他意识到自己恃才傲物,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习惯于直言不讳,结果冒犯了不少上司和下属,才沉溺至此。


想到这里,苏轼白天闭门自省,晚上才外出散步。


有空了,便去田间地头干活,享受田园之乐。


在黄州的几年,他没有沉缅于官场受挫之中,反而活得更加通透豁达。


他放下身段,学会了修心养性,将失意的生存过成了诗。


不仅赢得了艺术与人生的巅峰,也实现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


曾国藩说: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span />
修心与修身,息息相关。


心眼越局促,越喜欢抱怨,烦恼越多;而宇量越大者,越懂得修心,身体越好。


抱怨是毒药,越抱怨越不幸,停止抱怨,才气避免在窘境中迷恋。


止怨修心,既能重塑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沉寂转变。


在得到命运眷顾的同时,还会成就自己的光辉人生。
2、寡思以清神


古医籍《寿世保元》有云: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整理心神,是养生的关键,也是维系身心健康的秘诀。


人要健康,就要懂得收敛气味,减少思虑,滋养心神。


明朝嘉靖年间,徐阶和孙承思同列尚书之职,两家府邸相距不远。


徐阶性格外向,热衷于社交,家中时常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反观孙承恩,他性格内敛,淡泊名利。


下朝之后,他偏爱独处,享受不被打搅的清静与自由。


他的府邸,相较之下显得门庭荒芜,少有车马哗闹。


仆役们私下议论说:
“同为尚书,徐家门前车水马龙,可我们家却门可罗雀,冷清至极。


我们跟着相公,有什么出息呢?”
听到仆役的议论,孙承恩并未叱责。


他反而以豁达的心态,鼓励仆役们,若以为当前环境不合心意,可以自寻出息。


孙承恩的沉稳与超脱,使他不为外界纷扰所动,也不为外物所累。


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没有过多内耗,反而更加养护自己的心神。


厥后,正是这种出世离群的态度,使他在文学范畴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不仅著有《孙文简公瀼溪草堂集》等58卷文学作品,还编撰了《易卦通义》与《华亭县志》等佳作。


他的诗文以深邃典雅,深受后世赞誉。


修好自己的精气神,是养生的至高地步。


《菜根谭》有言:
“多欲者寡,多思者败。”
而养生,就要少思寡虑。


思虑太多,会让负能量缠身,难有成就。


而世上最不划算的事,就是为不曾发生的事而烦恼,为自己幻想出来的结果担心。


繁思折寿,寡思养神。


停止过度思考,练就淡然心态,修得心神安宁,生存自会安然无恙,幸福也会沉寂到临。



3、善忘以养性


知乎上有人问:
“那些活得开心的人,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有个高赞答复说:
“善忘。”
人生不易,负荷太多,只会疲累。


与其记挂不如意之事,不如学会忘记。


当你忘记生存中的不快,在修身养性中成长,你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


作家木心一生,历经波折与磨难。


他曾三次遭遇牢狱之灾,命运多舛。


早年因与同砚们不合群,惨遭诬陷,无辜蒙冤后,被囚禁半年有余。


在狱中,他饱受狱警的严刑拷打;


而狱外,最爱他的母亲忧心如焚,怀愁而终。


消息传来,木心痛不欲生,却无能为力。


等他走出牢狱之门,本欲重拾生存的安宁与自由,却不幸又逢乱世。


因与人见解不同,木心遭人抨击,再次入狱。


这一次,他被关在阴暗湿润的防空洞内。


他做着整理腌臜、通厕所等繁重的体力活,即使高烧不退也不能停歇。


除了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更让人毁灭。


频仍的检验与污蔑接踵而至,他乃至被人诋毁不是正常的男人。


由于拒绝写检验,也不愿屈从于不公,他的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可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毁,并不能打败木心。


他好像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承受的苦难。


空闲时,他在白纸上画钢琴以弹曲,用写查抄质料的纸写诗,并纪录下《牢狱日记》,写下了65万字的著作。


他曾说:
“白天我是别人的奴隶,晚上我是自己的君王。”<span />
等他第二次重获自由,展如今众人眼前的,非但不是被岁月压弯的老者,而是一位风采仍然,儒雅挺拔的名士。


木心的一生,虽屡遭非人的磨难,但其灵魂反而磨炼得更加坚韧。


正如庄子所说: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善忘,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存法,也是最好的养生。


事来心应,事去则忘。


那些成功之人,善于在淡定自若中应对万事万物,在不焦不躁中磨炼自我心性。


他们懂得,忘记该忘记的,记下该记住的,便能在自己的旅途中,邂逅生存更美的风景。





秦万章医生曾说:
“养生很留意精神的调养,其内容是调七情。


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态的变革。”
中医追求的地步是养生,养生追求的地步却是养心。


止怨,则心无挂碍;寡思,则神宁气定;善忘,则涵养性情。


调控好感情,修炼美意性,赛过凡间各种良药奇方。


笑对凡间恩怨,淡看人生得失,释怀全部对错。


纵然红尘纷扰,直面万千担心,你也能超然物外,让全部的烦恼与苦闷烟消云散。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6163179211915795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9 09:13 , Processed in 0.0915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