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回复: 0

景象游并非不可预测,可为旅游目的地作出新贡献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0

回帖

39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91
发表于 2024-9-6 13: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旅游的新风口要么就是由景象造成,要么就是受到景象的影响。”8月29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的第二届景象旅游发展大会上,中科院地理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如是说。
但很多与会者现实讨论的并非“景象”而是“气候”,话题方向气候康养、气候+度假,依然相沿传统的“养老地产”“度假地产”逻辑。但现实上,不确定性更强的“景象”也有其赛道,而且与“气候度假”模式并不冲突。二者也可以联合起来,为目的地带来更风趣的预期,让赶上的游客有印象深刻的体验。
“气候”可预期,“景象”靠运气,二者可叠加
景象,指的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气候,指的则是一个地域大气的多年平均状态。可以看到前者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可预期性不强,甚至必要卫星实时更新。而后者则是较长时间尺度下可预期度很高的地理禀赋。
正是由于后者在十几年内的变革较小,规律较强,可预测性较高,更受到资源和游客的青睐。国内常见的话题,多为反季候度假和候鸟养生的模式。特殊是老年人,会趁老家气候条件不好时前去这些地域住上几个月,被视为拉动当地经济的一大抓手。比如东北的老年人南下海南养老,数据体现,十年前三亚的哈尔滨籍候鸟老人就有近20万。
另一种新兴的是话题性旅游模式。如因《我的阿勒泰》爆火的阿勒泰,因冰雪旅游爆火的哈尔滨、长白山等。
但如果说景象旅游由于可预测性低而不受资源和游客的青睐,也不尽然。旅游景点很容易叠加受骗地某个季候常见的景象,成为吸引游客的招牌。如黄山云海,它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形成,并非天天都有,但没有看到的游客也不会以为白来。
再比如东北冬季著名的“野生景象”雾凇,城市的江河两畔的绿地形成概率就很高,更加“亲民”,不消专程赶去田野专门的景点观看。
尚有冬季高发的日晕和光柱,也是很多人冬季专门去阿勒泰、呼伦贝尔、锡林郭勒、漠河等地“打卡”的,出现频次较高的景象。很多人甚至青睐草原和湿地自驾,追赶地平线上的日晕。
日晕可以形成非常复杂的模式,这也是很多爱好者乐意“追”的缘故原由。2023年2月2日北京的一次复杂日晕甚至上了《北京日报》。图片泉源:京报网
比雾凇、日晕更稀有一些的是梦幻泡影,同样是青岛、大连、威海等滨海市区便可看到,但由于可遇而不可求,游客的生理更倾向于“看到就是赚到”,一旦发生,可以敏捷传遍全网,为城市打出话题性的IP,吸引更多人前去。
可以看到,景象旅游与气候旅游实为两个完全差别的概念,但彼此之间并不冲突。只是说,气候旅游更容易被文旅部门和市场主体作为目的地吸引物来打造,景象旅游则更倾向于爱好者的自发行为。但气候康养可以叠加当地比力常见但特殊的景象,比如云南普洱、保山的晨雾,大理的荚状火烧云,这三地本就是气候康养热门区,联合独特的景象景观,协力打造更具有标志性的当地IP。
三类景象旅游有出圈潜力,需做好预期,实时宣传
就环球范围的经验而言,景象旅游通常可分为2~3类。
一类是关于马蹄云、日晕、光柱、蜃楼、糙面云等稀有的轻量级景象。偶发性强,但可以通过景象预报提前几个小时忽然知道,或发生一次之后,可预知会延续或再现一些时间。对于爱好者而言,这类“入门级”景象容易产生激动性旅游;对于旅居型游客而言,相称于本身旅游产物的“增量”。
这必要当地文旅部门、生活号、KOL等实时宣传和科普,在社交网络上增长当地的曝光度,才容易拉动文旅消耗。但必要留意的是,这类宣传的点是“发生概率高”,而不是把它当成单一的卖点。而且“入门级”景象由于相对而言稀缺度不高,“用力过猛”反而拔苗助长。
糙面云前些年才位列云谱,现实是一种相对常见但常常被称为“妖云”“天象异变”的云体,它的火烧云形态非常受西欧观云者的喜爱,但在国内着名度不高。由于必要开阔的视野,苏北、上海沿海等滩涂和农田地景是合适的观景点。如果江苏和上海东部的乡村休闲游中搭配糙面云,也可以吸引一些“寻奇”“探秘”的游客,盘活那些“没有景点”的荒野景观。
2024年7月24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拍摄的火烧云。 CICPHOTO/宋诚林 摄
第二类是追风追云追闪电的极端气候游,最著名的便是在美国中部大平原上拍摄龙卷风、单体雷暴和闪电的爱好者。国内也有爱好者会自驾在福建追台风,在内蒙古草原追单体雷暴。它对旅行者的要求较高,非常磨练中途补给和路况,随时大概必要其他的文旅筹划安排,甚至大概涉及到个人安全题目。
尚有一种情况不是深入极端气候一线,而是必须与雷暴云团隔着几十到200千米才有机会拍摄到的“赤色精灵”(一种云顶放电现象,雷同尚有蓝色喷流、Halo等一系列景象)。有专门追云顶闪电的摄影师,也有为了拍银河却偶然遇到远端有云放电的“路人甲”。其追踪方式与追风暴相比安全很多。
云顶闪电的差别种类和高度。图片泉源:WCNC.com
这些方式在国内大概看起来过于小众,但现实上对极端气候的审美很早就被纳入了文人审美系统,只是不消“追”而是“等”的方式。例如在西湖边欣赏一次夏季的弧状积雨云和大暴雨,就是古诗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只是望湖楼变成了星巴克。
很多着名的旅游城市,翻一翻有关当地的古诗词,多少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描写诗句,不仅可以面向景象爱好者,也可以吸引古风、古诗词爱好者来体验。不外它也必要城乡基建支持以及防灾减灾预警以保障安全。
第三类旅游表面看来与景象关系不大,不算“景象旅游”,但它必要的是“没有景象”的高透明度、视宁度的大气,这便是观星、银河、流星雨。它们作为天象而言预测性强,但必要景象上不能产生过多干扰。而且它也比力安全,在文旅操作中更容易与露营、微度假等联合,也更容易与地景联合。
但如果当地文旅部门缺乏意识,大概导致错过宣传点,或者在人潮汹涌之时应对不及的情况。如去崇明观英仙座流星雨,便出现了严峻的堵车和位置不敷。
2023年8月13日,上海,崇明东滩,英仙座流星雨。 杨艺 摄
现实上英仙座流星雨、象限仪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这些都是每年一定发生的,如果晚上气候较为晴朗,便可以展开服务准备和宣传,同时规划出更多观星点,从而避免游客扎堆产生拥堵和难以通行的题目。
除了“水晶天”之外,苏浙沪一带尚有台风到临前两三天的“跑马云”时期,天空的透明度同样很好,对于普通的观星、拍银河而言又凉快又有云作为特殊的背景,体验也很好,而且也很安全,这个窗口期同样没有得到器重和利用。
总而言之,景象旅游并非不可预测和预期,哪怕是一殷勤几天之内,都大概对游客流量产生影响。固然景象游听起来小众,但现实上它的潜力很大,群众基础也没有想象得小。
因此负责文旅产物开辟建立的主体可以从重资产的旅游地产模式拓展,重新盘活当地现有资源。
文旅供给部门也必要与景象部门做好共同,根据景象的周期性做好预判,提前准备和宣传,才华让游客安全地体验到特殊的气候和景观;而那些没有赶上的游客,也可以通过当地文旅筹划的优质点位(不一定是景点)和服务体验,得到生理赔偿,而后产生“下次再来追”的激动。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情况、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114873785627499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4 02:12 , Processed in 0.08690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