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回复: 0

内蒙古立大功了!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如今沙漠变绿洲!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0

回帖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2
发表于 2024-9-5 20: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早在很多年前,专家就提出了“给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口子”的方案,这样一来,新疆就变成了“塞外江南”。

相比较这种有些离谱的建议,内蒙古直接将黄河水引入了沙漠,将库布齐沙漠乐成变成了绿洲。
这种操纵让人大为震惊的同时,也引得全国人民拍手喝彩,着实是“治沙防沙”的先河。

如今当地的百姓,再也不想着往外跑,因为“沙漠变绿洲”之后,当地人民的生存也富裕了起来。
那么,内蒙古是怎样将黄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之中呢?当地的百姓,现在又过上了怎样的生存呢?

库布齐沙漠不停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当地百姓,更是让当地当局无从动手。
如此广阔的地域,竟没有一块良田,而且水源也是极其匮乏,这注定了当地农民没办法依靠着种地为生。

不能种地怎么办,只能放牧,然而放牧也要有草原才行。这那里是沙漠,这分明是扣在当地百姓身上的一道“贫穷枷锁”。
每天打开门,接待他们的不是大风,就是沙子,这种气候条件着实是太恶劣了。

中国人对故乡的执念太深,只要不是迫不得已,一样平常是不轻易脱离自己故乡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以是当地百姓即便是饱受折磨,也不乐意远走他乡。

国家和当局看到这种情况,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在沙漠里种树、种草,但是这种方法周期长、见效慢。
沙漠里最缺的是什么,是植物,是动物,是水。水才是万物之源,只要沙漠中有充足的水源,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就在众人头疼不已之时,内蒙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决定将黄河的水,引入到库布齐沙漠之中。
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的这一决定,跟在长城上贴瓷砖、珠穆朗玛峰装电梯没啥区别,但他们终究是鄙视了我们。

说干就干,针对这个发起,无数个专家坐在一起,颠末多次修订,最终拍定了一个方案。
但落实起来,照旧非常困难的。因为要在沙漠里干这么浩大的工程,阻力是非常大的。

在大自然眼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可我们中国人偏偏不信,“与天斗,其乐无穷”。
2004年,那个时候中国的基建虽然也很厉害,但跟现在照旧没法比,很多先辈的装备还都没有被建造出来。

可我们的工程师、施工队、构筑工人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改善当地的环境,再苦再累也值得。
想象一下,当黄河水灌入漫无天际的沙漠之后,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这该是多美的一幅情形。

这就是“引黄入沙”工程,从04年开始,颠末两期工程,淹灭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项“人间奇迹”。
施工队从杭锦旗开始动工。因为在杭锦旗地区,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发生水灾。

有人可能要问了,为啥在冬天还会发生水灾,水灾一样平常不都是发生在夏天的雨季吗?
这里发生的叫做凌汛,冬天黄河水面结冰,杭锦旗上游的水先融化,水流到达这里后,因为河面结冰而无法正常往下流。

以是杭锦旗地区,是黄河凌汛的高频发生区。也正是因为这一缘由,才有了“引黄入沙”工程。
“引”的便是黄河凌汛时期的洪水,不影响黄河生态链;“入”的便是库布齐沙漠的坑洼地区,这样能够存住水。

以是说“引黄入沙”是一举两得的功德情,既办理了凌汛问题,又办理了防沙治沙的问题。
嘴上说着简朴,现实操纵却是很难。光是构筑水渠,前期就投入了4000多万块钱,这对于当地来说,可是一笔巨资。

这第一步算是办理了凌汛的问题,但是沙漠如同漏斗一样平常,根本存不住水,有多少水都能给漏到地下去。
如何才气存住水呢?当地人不分白天昼夜,开始植树造林工程,光是沙柳树林,就建造了足足有10多万平方公里。

为何原来不植树造林呢?因为原来没有水源,树很难存活。现在不同了,有了黄河水,这些树长得非常快。
存活率竟然比在山地种树还要高。论种地,谁都没有中国人强,种树也是同样原理。

就这样,有了黄河水,大量的树疯狂生长,这些树也稳固住了沙土地,使得黄河水也得以保存,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不就形成了绿洲吗?都说沙漠变绿洲是奇迹,现在这场奇迹便在库布齐沙漠中上演。

有了水,有了树,野生动物自然而然便过来了,如今的库布齐沙漠,已然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国。
从中收益最大的,无疑是当地的百姓。这么多年饱受风沙之苦久已,现在终于不消再担心这个问题了。

最为紧张的是,环境改善之后,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起来。有水有植物,还愁没地方放牧?
有买卖头脑的当地人,竟然在黄河水形成的湖泊中,养殖起了小龙虾、螃蟹等这些水产。

这要是放到十几年前,绝对是天方夜谭。沙漠里养殖水产物,你在开什么玩笑?
如今,库布齐沙漠中的老百姓不仅吃到了自己养殖的水产物,而且还搞起了外销。

水产物在当地之以是卖的贵,是因为当地没有这些东西,全部必要从外地进口。
如今当地就能养殖水产物,省去了物流的费用,价格自然而然便降下来了。

养殖户不仅赚到了钱,也让当地的老百姓吃到了便宜的水产物,妥妥的双赢。
从今天来看,内蒙古的“引黄入沙”绝对是“功在今世,利在千秋”的工程。

不仅办理了当地的凌汛水灾问题,让当地对黄河防汛的工作得到了大大的减轻。
还办理了当地的沙漠治理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沙漠变绿洲,对我国的沙漠治理具有教科书般的意义。

并且还动员了当地人民的致富,改善了当地住民的生存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巨大复兴增砖添瓦。

信息泉源:新华社《引黄河水入库布其沙漠:水害变水利,沙地成“湿地”》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103285237491358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1 17:09 , Processed in 0.1022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