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回复: 0

旅游“火”了 村子“活”了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0

回帖

37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70
发表于 2024-8-20 20: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波 马可欣 张莉萍
“开饭喽!”
一个个服务生手托餐盘,鱼贯而入。看盘中,手抓羊肉、洋芋津津、酸辣里脊……特色佳肴热气腾腾。游客们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回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麻尼台新村的农家小院。
山花烂漫的夏季,正是青海的旅游旺季。不但各大景区人头攒动,乡野间也同样热闹非凡。
“感觉咱们村这两年路修得平展,情况也变好了,游客越来越多!”
“村子发展得好,不用再大老远外出打工了,在家就能做买卖赢利。”
村民一言一语间,道出了青海各地乡村旅游一片红火的现状。如今,村民在家门口收起租金、做起买卖,从“靠天吃饭”变为“借景生财”。
“谁说咱的村子不能把游客引过来”
曾经,一座大山,隔开两个“世界”:山这边,是县城,道路宽广;山那边,是乡村,崎岖难行。
这几年,情况寂静改变:游客多了起来,招租的广告进了麻尼台新村,宣传单上“美丽乡村”字样非常亮眼。
昔日僻静的小山村,靠什么红火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
新建U型排水沟、铺设沥青路面、建立无停滞通道、进行园地硬化并安装太阳能路灯……2013年易地搬迁到新寓所后,麻尼台新村的交通条件大幅改善。
“我们村里还集中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电网升级改造、太阳能暖房等村庄亮化美化工程,让农户的住房雅观又实用。”麻尼台新村党支部书记仲永宏说。
村落一角。人民网 马可欣摄
便捷的交通,是出行的根本,而要说麻尼台新村最吸引人的,当属本地的非遗美食——“十大碗”。
“谁说咱的村子不能把游客引过来?”村民寇永秀一边忙着上菜一边招呼着游客。
作为村子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寇永秀和刘志庆两口子不但率先在村内开办了农家乐“刘家小院”,市级非遗传承人刘志庆制作的古老名肴“十大碗”更是将历史揉进了独特的味蕾体验中。
“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水,吃一道换一道,像流水一样,且件件是汤菜各半,很有特色。”来自山西的游客郑鑫对眼前的菜品赞不绝口。
湟源传统美食“十大碗”。湟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刘志庆卸下厨师的“行头”,向游客陈诉起“十大碗”的由来:湟源的丹噶尔古城在历史上是西部边陲重要的商贸集镇,在古城做生意的商人大多来自山西、陕西等地,他们将本身的饮食习俗带到了湟源,久而久之,融合本地的风俗习惯,就形成了这种风格独特的湟源宴席菜谱。
麻尼台新村的农家堆栈。人民网 马可欣摄
除了菜肴吸引人,村子里开办的酒坊、醋坊、皮绣坊产出的好东西更是让四周的游客闻风而至。
“这一尝就是村民本身酿造的味道,喝得放心代价还自制。”西宁市市民张先生一家经朋友保举,特地来到这里嬉戏。
湟源县开阔的草地和觅食的羊群。人民网 马可欣摄
“从山里搬下来后,通过大伙儿的积极,我们村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收入近3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到达1.3万元。”提及村子的发展,仲永宏粉饰不住自负与自满。
“如果可以留住游客,那不是更好吗”
眼前是成片的沙丘,背后是蔚蓝的湖水,这便是青海湖东岸著名的金沙湾。因景色奇幻优美,这里不绝都是青海湖景区的热门拍照打卡点。
金沙湾美景。人民网 马可欣摄
“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里,就让游客留下来多住几天,岂不是更好?”
带着这个想法,青海海晏城市建立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桑杰加开启了打造金沙湾观湖露营基地项目的行动。
2023年8月初,金沙湾观湖露营基地正式运营。
金沙湾观湖露营基地游客拍照打卡。人民网 马可欣摄
“在这里游客不但可以欣赏到青海湖的绝美风光,玩累了还能在休闲篷房体验沙煮咖啡,观看民族歌舞、乐队表演,休息时仰面就可以看到浩瀚星河。”桑杰加表示,一进入旅游旺季,金沙湾观湖露营基地便火爆非凡。
金沙湾观湖露营基地一角。人民网 马可欣摄
现如今,露营基地已累计接待游客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0万元。
“第一次来青海,金沙湾的景色就让我心生惊叹,我乃至不愿意拿脱手机来拍照,云云一来这份回忆就是不可复制的了。”董臻来自浙江杭州,从温婉的江南来到广阔的西北,这里的壮美令他难以忘怀。
“再次来到青海,看到了这里生态的变化,也看到了这里的生气,我想我还会再来,感受青海更多的美。”作为高校西席,每年都来青海招生的姜铁红除了工作之外,总要本身走走领略青海的大美。
露营基地游客络绎不绝。人民网 马可欣摄
要想长久地留住游客,起首得长久地守卫住这里的美景。
作为生态要地,怎样找准生态情况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均衡点?
“金沙湾被夹带在碧水金沙间,要搞旅游既不能靠近湖也不能走进沙,以是我选择发展丰富多元的旅游业态。”桑杰加说,如今的露营基地不但可以旅拍,还能买到文创产物、特色手工艺品,种种业态也联动了企业、村团体互助社及农牧户协同发展。
阿东来自海晏县甘子河乡温都村,以前到处奔忙,而今把发展机会锁定在家乡,他经营的“藏叔的茶”奶茶店和旅拍店收益可观,“家乡的好资源为发展带来了好机会”。
“有买卖大家一起好好做”
家住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间川口村的包永红岁数不小了,却一点儿也闲不下来。
问她天天都忙些什么?
“去桃园,种桃子。”包永红说,“有活儿干,又能卖个好价钱,日子充实得很。”
早上天刚蒙蒙亮,包永红就戴上草帽,骑上电动车,只用了10分钟,就到了她的桃园。
种桃20多年,包永红的桃园办得越来越好,桃子总能卖个好价钱。
销路从哪来?
“旅游+采摘+市场贩卖”的模式,让民和县的桃子名气大增。“如今有了电商下乡,贩卖更不成问题。”同村的白海林脸上绽满笑容。
“桃子成熟的时间,有人乃至开车100多公里,专程来我们这儿采摘哩!”包永红接过话茬。
花季时游客穿梭在桃花林中自拍。人民网 马可欣摄
这些年来,乡上打造的千亩桃林让这里成为远近著名的“桃花源”,下川口村桃花源景区占地2000余亩,种植黄桃、油桃、水蜜桃等桃树及其他果品共有8万多株,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在春夏节点前来赏花、采摘。
“我们使用的是无污染的农家肥,种出来的桃子品相好,口感更好。”下川口村村民冯金明告诉来访者,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他家桃林本年收益近12万元。
如今,下川口村桃产业年收入可达2400万元,户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我们还聘用本村的脱贫户、低收入家庭中不能外出务工职员为保洁员、护林员、景区治安巡逻员等,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稳固就业。”桃花源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农户在桃林中采摘桃子。石延寿摄
捧着一大筐桃子走过来,包永红精神气儿十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满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我看啊,咱们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干劲儿了!”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499527754894597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4 02:26 , Processed in 0.09737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