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0

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而是保持慈悲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0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4
发表于 2024-8-8 17: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文创作鼓励计划#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曾做过关于《社会关系怎样影响死亡率》的课题研究。
他们连续10年跟踪观察7000人发现:
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康健状态和预期寿命显着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的人。
并且,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
俗话说: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可见,养生的关键并不在于外在的调养,而在于心灵的滋养。
对他人多体贴,少苛责,一念放下,天地皆宽,身心皆安。
01
常言道:百病由心起。
人活于世,只要与人相处,就免不了有抵牾和辩说。
但很多时候,折磨你的每每不是变乱本身,而是你看待变乱的心态。
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动辄心存不满,怨怼他人,才造成了对本身身心康健的巨大斲丧。
小说《咆哮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经历算是一个典型。
希斯克利夫被咆哮山庄老主人肖恩收养后,爱上了肖恩的女儿凯瑟琳,却受到她哥哥辛德雷的百般阻挠。
受挫之下,希斯克利夫外出创业,并在三年后致富归来。
再回故土凯瑟琳已嫁作他人,他心生愤懑,恃机开始了一系列报复之举。
在他费尽心血的谋划下,复仇计划举行得很顺利。
但希斯克利夫却开心不起来,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扭曲,对身边人也越发刻薄。
到后来,就连仆役们都不堪忍受庄园里阴郁的氛围,接连逃离。
而他本身,空有一身财产根本无福消受,天天都活在无尽的不甘与痛苦中。
最后,他被内心淤积的负能量折磨得形容枯槁,疾病缠身,不治身亡。
古语有言: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
做人宇量太窄,不看人好只记人过,看似矛头指向的是别人,实则斲丧的是本身。
那些憋在内心的气,早晚都会化作身体积下的病。
名医郝万山纪录过一则他所经历的真实医案。
多年前,一个14岁的女中门生在父亲的陪同下,找到他看病。
之所以会生病,是由于学习良好的她未能入选学校第一批入团的名单。
女孩以为本身受到了不公平报酬,气得天天吃不下,睡不着。
父母想尽办法抚慰她,但她却越想越不甘,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胸骨后堵闷的症状。
后来女孩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在大医院做了开胸食管手术,才把病治好。
巧合的是,三十年后,郝万山大夫又见到了她。
此时的她,已年逾四十,却依然性情过火,由于时常与家人争吵而导致旧病复发。
备受疾病折磨的她,告急郝大夫该怎样断除病根。
郝大夫只能摇头叹息:“这个题目不应当问我,而应当问你本身。”
人有三大折损:怨、怼、恨。
做人最怕的就是心存怨气,把负面情绪压在内心,这就如同给本身的身体埋下定时炸弹。
比及它堆积到极限之日,也就是身心瓦解、病痛发作之时。

02
很多人之所以风俗苛责他人,揪着错误不放,无非是出于一种得理不饶人的心理。
但其实,如许的做法怎么算都是笔亏本帐。
由于无论跟谁过不去,最后都是在跟本身过不去,耗神又伤身。
懂得宽以待人,谦和戒怒,才是智慧人滋养身心最好的良药。
作家莫言曾在演讲中,忆及他童年时的一段经历。
一次他陪母亲跟着邻里去捡别人地里剩下的麦穗,效果却遇到这家主人。
其时捡麦穗的人很多,对方见他们孤儿寡母好欺凌,伸手就扇了母亲几个耳光。
看着对方凶恶的嘴脸,莫言暗下刻意,有朝一日定要为母亲讨回公道。
多年后,莫言终于在集市上又遇到打母亲的谁大家,对方已白发苍苍。
莫言冲上去就想辅导他一顿,不意却被母亲一把拉住:“儿子,当年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不是同一个人,放他走吧。”
母亲的眼神仁慈且坚定,让莫言备受触动。
莫言的母亲一生缺衣少食,却能康健活到古稀之年,正是得益于这份仁和宽厚的待人智慧。
正如《春秋繁露》中所写: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寂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一个人的处世心态,最能决定他的康健状态。
国学大家季羡林被下放接受改造时,受到不少同事和门生的批斗。
多年后季羡林得以昭雪,恢复原职,却没有存心报复。
甚至当一位曾经参与批斗他的门生写书稿,想请他题名推荐时,他也绝不计较,坦直应允。
活到98岁高龄的季老,曾将本身积极的生存态度归结为三个字:“不嘀咕”。
就是永远以开阔的心境面对一切,绝不在已经发生的变乱上反复纠结。
无病因心宽,寿长因性慢。
宽和之人,在谅解他人的同时,也在治愈本身。
他们总是豪放为人,从不把扰乱身心的负能量藏在内心,因而换得康健常在。

03
这几年,“养生”成了热门话题,层出不穷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也应运而生。
很多人寻求食补药补,不惜掏大代价买康健。
可俗话说得好:养生不养心,等于扔黄金。
若心态不好,所有范围于外部形式的调养,都只是舍本逐末。
我有个同事,长期对峙练习瑜珈,绝不碰垃圾食品。
一日三餐必须得清淡少油,还搭配了齐全的保健品。
然而从今年春天开始,她整个人突然开始剧烈瘦弱,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甲亢。
大夫告诉她,甲亢大多源于情绪不良。
究竟上,她内心一直藏着事。
婆婆曾尽力过反对她先生和她来往,虽然后来两人还是结了婚,但她对此无法释怀。
每次见到婆婆她都忍不住冷嘲热讽几句,婆媳关系更加恶化。
只要她先生一回去探望父母,她就忍不住妙想天开,唯恐婆婆在背后说本身坏话。
长此以往,纵然吃再多补品,也是徒劳。
我们很多人,在养生路上折腾不休,却忘了大道至简的真谛。
养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早已给出答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的精气神若能安宁内守而不耗散,疾病就无从发生。
而欲善其身,必先治其心。
新加坡善士许哲密斯出身贫寒,年轻时饱经生存困苦,却喜乐自在地活到了113岁。
只因她一生奉行与人为善,晚年更是把时间精力都用于做公益。
有人讨教她长寿秘诀,她说:“我不说不好的话,不想、不做不好的事。”
周有光传授曾遭遇过动乱年代的磨砺,受了不少罪,但他却很少对人动怒,更不乱发性情。
他袒露本身活到百岁高龄,并没有什么方法可言。
只身体力行五个原则:不辍、不怒、不懒、不忧、不贪。
这些故事,都为我们验证了一个道理:
修一颗慈悲心,才是养生的至高田地。
人越宽和,越不会被偏执的念头所管束,越是能平和地面对题目,处理情绪。
繁思易寡寿,性善病自退。
当你做到宽容处世,仁厚待人,练就不怨不尤的淡然心境,自会过上无忧无伤的康健生存。

04
想起杨绛先生所言: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照顾好本身,除了康健,什么都不是你的。
少气愤,少计较,多开心,输了康健,赢了世界又怎样?”
很多时候,想开看开,放过别人,其实就是在善待本身。
黑白置于笑,对错皆释然。
纵有三千烦恼,也能活失事过心宁,只生欢乐不生愁的姿态,这才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965040900140291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1 12:39 , Processed in 0.0898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