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回复: 0

《活得通透》:人生下半场,工作就是最好的养生

[复制链接]

139

主题

0

回帖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7
发表于 2024-7-21 2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语堂说:“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存而工作。”
生存就是这样,很多人都忙忙碌碌,朝九晚五地奔忙在上班的路上,日复一日地处置惩罚繁琐的事件。
随着年事渐长,有人早就厌倦了重复性工作,诉苦生存枯燥;也有人盼望着早点退休,回家安享安定。
一直工作到90岁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却以为:最好的养老,不是退休,而是好好工作。
在《活得通透》一书中,她更是以自己的亲身履历,娓娓道来工作多年的感悟。
书中提到,恒子发现许多中老年人,都在为怎样度过暮年生存而烦恼。
但对她来说,有忙有闲的工作,就是平淡生存中最好的滋养。
人一旦太闲,就会把鸡毛蒜皮当回事;只有真正忙起来,才不会有那么多复杂感情。
走到人生下半场,你就会发现,让自己手头忙碌,日子充实,你反而会越活越年轻。



1
手上有事做,是治愈焦虑的良药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感到焦虑?
教育学传授詹姆斯·墨塞尔说:
焦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你没有什么事可做的时候。


当你越是无聊,你的思绪就越是紊乱,生存中许多负面的感情就会被无穷放大。
《活得通透》里,中村恒子继承心理医生期间,接诊过一位患者。
对方是一位家庭主妇,婚后一直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过着衣食无忧的安稳生存。
然而,随着孩子们先后长大,不再必要她费心照顾,她开始变得焦虑不安。
天天早上只要一睁开眼睛,她就不由得思来想去:
本日该忙点什么呢?这样稀里糊涂地混日子故意义吗?
她想过找同龄好友倾诉,但各人要么在打拼自己的奇迹,要么忙着户外运动、养花种草。
唯独她除了洗衣、做饭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无所事事,头脑被乱糟糟的负面念头所占据。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悠闲安逸,她却在心田的折磨中,一天天地消沉下去。
对此,中村恒子指出:人一旦没有目标,就会被各种杂念裹挟着,掉入自我内耗的死循环。
而消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满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恒子在休产假期间,也常常感到烦躁与忧虑。
她不是过度担心孩子的身体,就是为家里的琐事发愁,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后来,直到重回工作岗位,她的状态才有所改变。
她天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患者,下了班回到家,累得倒头就睡。
她根本没时间妙想天开,也顾不上费心任何人,生存几乎都被工作填满。
可她越是忙碌,烦恼反倒就越少,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
很多时候,我们思虑过度、焦头烂额,不过就是因为生存太闲了。
当你手上有事做,没了想入非非的空间,自然也就不会被焦灼所困扰。
正如三毛所说:“忙碌起来,它可以治愈你统统的矫情和焦虑。”
不管年事大小,财产多少,我们都必要给自己找点事做。
有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做一些活泼身心的劳动,你的精神才不会空虚无力。



2
心中有拜托,是熬过低谷的支持
书中提到,中村恒子在工作岗位上对峙了70多年。
同事们钦佩她的敬业精神,纷纷向她讨教热爱工作的法门。
但其实,恒子曾跟大多数人一样,仅仅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方式。
她选择从事医生的职业,并非出于喜欢,只是因为早年前,她的叔叔帮忙资助了学费。
刚开始跟感情失控的病人们打交道时,她也以为心力交瘁,恨不得立马辞职回家。
可她结婚以后,丈夫染上酗酒恶习,一赚到钱就出去喝酒,月月工资花个精光。
喝到酩酊烂醉沉醉的丈夫,回到家还大耍酒疯,乃至一连几个小时对着她大喊大叫。
没过多久,父母又从老家过来投奔她,说是帮她分担育儿压力,实则反复加入她和丈夫的生存,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经济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如同千斤重的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疲惫的人生下半场,工作成了她唯一可以依靠的心灵支柱。
只要一坐到办公室里,她就会忘记家里的烂摊子,获得半晌的寂静。
跟同事们聊谈天,吐槽一下丈夫的不靠谱,也成了她开释压力的出口。
看到患者病情好转,渐渐恢复正常生存,她更是发自心地步感到自豪与满意。
迈入中年的她,家里依旧一地鸡毛,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一家人的生存都必要她费心。
但在工作的滋养下,她劳绩了安慰与勇气,一步步走出了人生低谷。
想起樊登说的一句话:“在你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地去投入工作。非常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你的人生。”
因为工作最大的价值,并不是那点菲薄的工资,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成就与支持。
有条不紊推进的任务,让你以为自己的存在很有须要;每月按时到账的工资,也让你以为自己并非一无全部。
尤其是当人生过半,生存的鸡毛蒜皮,人情的烦扰无奈,无一不让我们筋疲力尽。
在跌宕的现实眼前,工作就是帮你维稳的底盘,也是为你兜底的退路。
有了奇迹,你就有了拜托,就算置身于漫漫长夜,你也不会惶恐失措。



3
心态对了,工作就是你最好的养生
如今,越来越多人厌倦了上班:
不愿主动承担责任,反面同事做朋友,不在工作中探求乐趣……
当你心田充满抵触,工作起来自然会敷衍了事,很难获得成就感。
在《活得通透》中,中村恒子指出:很多人之所以讨厌工作,是因为心态出了题目。
真正消耗你的,不是工作自己,而是你的工作心态。
当你摆正自己的态度,工作反倒会成为你保养身心的最佳途径。
书里,中村恒子还为我们总结了4个改善工作心态的妙招:
1. 不过高等待,减轻压力
生存中,很多人工作痛苦,就是因为等待太高。
以为只要拼命加班,付出百分百的积极,就能拿下紧张项目;
以为只要入职时间够长,资历够深,就能顺遂地升职加薪;
以为只要积极配合他人,热心帮助同事,就能劳绩好因缘。
但等待过高,往往会摔得更惨,在猛烈的落差感中一蹶不振。
所以,中村恒子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只管耕耘,不问结果。
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不管喜不喜欢,她都会竭尽所能地完成。
遇到不配合的同事,她就尽量淘汰相处,自己想办法办理题目。
职场上充满了变数,即使再积极,也总有我们控制不了的事。
过度拔高等待,只会让自己在一次次失望中备受煎熬。
主持人窦文涛说:“等待没有效,做就是了,做才是统统。”
人生急忙过半,别再把时间浪费在期望落空的虚无中。
学会降低等待,少想多做,无所求的人反而会满载而归。
当你把心思放在过程上,每往前进一步,都会劳绩一份滋养自己的欢喜。
2. 不心怀记恨,省去忧虑
书中说,中村恒子的同事奥田,非常看不惯在职场中没礼貌的人。
一旦有谁冒犯她,她便不愿再与对方共事,进而对本职工作也感到了厌烦。
见她为此感到苦恼,恒子劝她:“不要把别人当成敌人,也不要责怪或记恨对方,对立没有任何好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上更是到处刀光剑影,暗流涌动。
客户的刁难、领导的轻蔑、同事之间相互使绊子……即使你再怎么鉴戒审慎,也总会遇到不愉快的事,遇到合不来的人。
作家王尔德说:“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一些人。”
到了人生下半场,我们继续辛劳工作,不过是为了让生存更好,而非给自己添堵。
把经历变为履历,将吃亏看成学习,那些好坏恩怨便会成为你的养分。
你的头脑会变得通透,感情也会愈发稳固,整个人会从内而外地变强大。
3. 不盲目比较,清空烦恼
中村恒子天天被患者问到最多的题目,就是:“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些人以为,工作是为了实现价值,也有人说,工作是为了出人头地。
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上班,人往往会陷入盲目攀比的痛苦中。
恒子以为: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了活着,让生存变得好点,不是跟别人比较。
看到比她年轻的医生,步入更高的职位,她会至心地祝福对方;
听说同事得到大力大举提拔,报酬远远超过她,她也不会感到不满。
专注自身的她,在岗位上稳扎稳打地进步,末了成为了医院里最资深的心理医生。
《非暴力沟通》中说:“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存的开始。”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到处都要与人争个高下。
但随着年事增长,阅历丰富,才明白相互比较最为劳心伤神。
更何况,这世间之事,比不完,争不尽。
与其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如找到自己的节奏,过好自己的生存。
守住自己的职场轨迹,一步一个脚迹向前,你会活得一身轻松。

4. 不执意较劲,劳绩从容
作家汪国真说:“当你匆匆地到了中年,体态、面貌面貌、眼神、心境都被盖上了印戳。”
人过中年,在职场上闯荡久了,看似过得游刃有余,但其实已渐渐开始力有未逮。
中村恒子也以为,人到了50岁,不但是外表,就连体力和智力也开始慢慢下降。
与其继续跟自己较劲,不如将主角的位置,让给年轻的子弟们。
因此,当她以为体力不支时,没有咬紧牙关硬撑,而是主动向医院说明了环境。
院方思量事后,收缩了她的工作时长,也降低了她的职位和报酬。
她欣然接受院方安排,不再事事抢在前面,只负责处置惩罚一些琐碎的辅助工作。
有履历不敷的同事向她讨教时,她也倾囊相授,为他们提供支持。
她接纳自然规律,甘愿适时认怂,从容地为职场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
荀子有言:“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有起有落的运行规律,我们在职场上的体现也不破例。
当你以为难以胜任工作时,做得越多,错得往往也就越多;越是强求,就越得不到好结果。
光阴不饶人,年事越大,越要学会服老,坦然接纳自身状态的下滑。
学会天真绚丽,凡事不强行逞能,是对身体和心灵最好的庇护。

常有人问中村恒子:有没有保持健康与活力的法门?
她的回答出人意料:“做好眼前的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人。”
行至中年半坡,我们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心里的负累也就越多。
当你手里有事做,以一桩桩可控的事件,填满不可控的生存,自会忘记烦恼,忘记焦虑,忘记年事。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如果你累了乏了,可以偶然闲下来调解自己,但不要做个无所事事的闲人。
好好工作,让身体和头脑忙碌起来,你的心灵反而会更加平和踏实。
- End -


<hr>来源:微信公众号“每晚一卷书”
作者:每晚·许朝暮
编辑:景晨、杨敏(实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别的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实时更正。谢谢】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326641080062826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9 17:32 , Processed in 0.0904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