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回复: 0

古老中国的旅游指南和国家宝典,隐藏了太多的奇山异水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0

回帖

46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66
发表于 2024-7-17 17: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如古老的中国没有《山海经》,神奇的中国上古史估计会逊色很多、很多。《山海经》简直可以看做是上古时期大秦国的旅游指南和国家地理宝典。
奇书《山海经》

在中国古代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在民间,《山海经》巫师和方士珍藏的秘籍。只有在深宫、王府里才收藏有《山海经》。当代人看普及版的《山海经》,简直就是在穿越时空,在游历上古、远古时期的知识宝库。在时间上,从当世追溯至远古;从空间上,从国内显现到外洋,以致到了“大荒”。其详细内容既包括“五藏山经”详细记述的海表里山水名称,及其蕴藏的宝藏,其“海经”“荒经”更有很多上古时期神秘的神话传说、神奇巫术、神秘信仰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历史宝藏,即便称之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也不为过。
刑天,以乳为目
《山海经》堪称全景式、多维度的百科全书。全书固然只有18卷,大约3.1万多字,却包罗了地理、天文、历史、神话、宗教、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等各种资料式的百科知识,犹如一位超越时空限定的旅游者,有序地记载着所经之地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国内园林、域外仙山,以及奇珍异宝、祭山仪式等等,而人们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等神奇的故事,既被人们尊为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也被人们视作中华民族及其贵重的历史材料。人们都能在《山海经》找到本身想要的东西。
《山海经》的章节:
范例
经卷
细分
大概位置
山经
南山经
南山一经——南次三经
浙江西部、湖南、广东等地
西山经
西山一经——西次四经
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
北山经
北山一经——北次三经
宁夏、新疆、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
东山经
东山一经——东次四经
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及东部海域
中山经
中山一经——中次十二经
河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外洋经
外洋南径
西南至东南
大致在中国的南部区域
外洋西经
西南角至西北角
西部区域
外洋北经
西北至东北
北部区域
外洋东经
东南角至东北角
东部区域
国内经
国内南径


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国内西经


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
国内北经
昆仑山向东延伸至大海
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国内东经
中国东部
河北至浙江一带
大荒经
大荒东经
中国东部(大致与外洋东经地域相同)
大人国、小人国、君子国、黑齿国等
大荒南径
中国南方
不死国、羽民国、焦侥国等
大荒西经
中国西部(大致与外洋西经区域相同)
丈夫国、一臂国、轩辕国等
大荒北经
中国北部(大致相同于外洋北经)
三桑无枝国、无肠国等
国内经


遍及中华大地
《中山经》

《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共计5篇,大约15530个字。“五藏山经”的“藏”字是“内”的意思,其记载的是华夏内地的山,以及发源于这些山的水流,山上盛产的动植物、矿物等,还包括很多怪兽之类的动物。《山海经》托大禹之言,以为天下名山总共有5370座,分布于大地的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只有记载在《山海经》里的山才是名山,除此之外,其他的山就不值得逐一记述了。这些山东西共计28000里,南北共计26000里。其中有467座山上出产有铜,3690座山上出产有铁。
《中山经》是《山海经》“五藏山经”中分量最大、记载山名最多的部门。“五臧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各经又进一步细分为次经,共计26经。其中《中山经》就有12篇,险些占据了山经的一半。
《中山经》从中山一经至中次十二经,共12篇。记载了12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山系,源自于这些山上的河道、水系、动植物,以及与这些山水有关的神祗、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祭奠山神的方法等等。这些山位于如今的河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境内,共计197座,总距离到达21371里。固然是远古记载,但如今可以确定详细位置的山仍到达三分之一左右。
经类
大概地理位置
山系
中山一经
山西南部一带
薄山山系,共计15座,距离6670里
中次二经
今河南境内
济山山系,共计9座,距离1670里
中次三经
今河南境内
萯(fu)山山系,共计5座,距离440里
中次四经
河南、陕西一带
厘山山系,共计9座山,距离1670里
中次五经
陕西、山西、河南境内
薄山山系,共计16座山,距离2980里
中次六经
今河南境内
缟(gao)羝(di)山系,共计14座山,距离790里
中次七经


苦山山系,共计19座山,距离1184里
中次八经


荆山山系,共计23座山,距离2890里
中次九经


岷山山系,共计16座山,距离3500里
中次十经


首阳山山系,共计9座山,距离267里
中次十一经


荆山山系,共计48座山,距离3732里
中次十二经


洞庭山山系,共计15座山,距离2800里
《中次四经》

《中次四经》是《中山经》的第四篇。记述了自鹿蹄山到灌举山等9座山的地理位置、山水风貌、动植物分布等。这一系列的9座山分别位于如今的河南、陕西一带,以豫陕交界一带为主。这些山中分布有很多奇异的野兽,其中有长着一双人眼的䴦(读“ren”)兽,还有貌似恶狗之身、披着鳞片,带着猪鬃的(读xie)等。同时,山上还盛产金、玉、石青、雄黄等矿物,以及能治疗疾病的植物等。比方能消肿的梧桐、可用于手术麻醉的曼德拉草等。
生长于厘山里的怪兽“”
《中次四经》所记载的山系统称“厘山”山系,共9座山,总距离为1670里,每座山的山神都是人面兽神,祭奠这些山神不用精米,把带毛的白色鸡作为祭品,用彩色的丝织物裹在鸡的身上祭奠山神。
这些山,自东向西,打头的是鹿蹄山,向西50里,是扶猪山。向西120里,是厘山;再向西200里,是箕尾山,就是如今洛宁县的神灵寨,属于熊耳山脉;再向西250里,是柄山,同样是属于熊耳山脉的巧女寨;再向西200里,是白边山;再向西200里,是熊耳山;再向西300里,是牡山;再向西350里,讙举山。讙举山出洛水,汇入玄扈水。玄扈水出自玄扈山。所以,玄扈山属于收尾之山,共计9座山,距离1670里。
厘山山神:人面兽神
《山海经》与卢氏山水

《山海经》的内容固然非常丰富,但其记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且这些地域的山水内容最为详细。因此,研究推测以为,《山海经》应该成书于秦地或相近地域的巫师方士之手,大概是秦国同一后编写而成的。大概,《山海经》的写作就是基于大秦国的核心区域、便于大秦国的国家管理而编写的。
《山海经》里本没有卢氏山,也没有卢氏水,但居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卢氏县却有着《山海经》避不过的山和水。其中《中次四经》里就涉及卢氏一个县域内的3座山,其密度充足大了。
涉及卢氏县的山水,除熊耳山可以确定详细位置外,其余2座山的名称和详细位置却不能确定,但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距离以及相干描述,根本可以认定就位于卢氏县境内。
其一是白边山。
白边山处于柄山向西200里处。柄山是位于熊耳山西段的巧女寨。巧女寨向西,比力著名的山有洛宁县的全宝山、两县交界处的三不管疙瘩和卢氏县的象君山。根据距离200里的距离,白边山也只能位于卢氏县境内了,但详细是那一座山,就有点说不清楚了。
《山海经》云:其山上多金玉,包括金属和美玉。其下多青雄黄,实在是两种东西,分别是石青和雄黄。这也特大抵了些。可见,白边山是小了些,属于无啥可说了。
其二是熊耳山。
熊耳山是豫西一带的名山,属于一座不太大的山系(山脉),但却非常著名,自古为道教名山。由于箕尾山、柄山固然都属于熊耳山的一部门,但却单列出来,就说明《山海经》中的熊耳山不是一座山系,只能是一座详细的山峰。这座山峰应该就是卢氏县城西的熊耳岭了。岂论是名称、位置以及物产等都是符合《山海经》叙事方式的。
《山海经》说,熊耳山上多漆树,山下多棕树,浮濠之水出自这里,向西注入洛河。山上同样多美玉,多人鱼。山上有犹如流苏一样颜色美丽的葶苧草,可以毒鱼。如今的熊耳岭下有横涧河,向西流入洛河。熊耳岭下沟壑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倪栖息地,应该就是所谓的“人鱼”了。

其三是牡山。
《山海经》的不同版本也有把牡山写作“壮山”的,但详细位置在哪里,如今却不能确证。再次依据上下文逻辑和位置、出产分析,牡山依然在卢氏县境内。
牡山位于熊耳山以西300里处,牡山再向西350里是讙举山。固然牡山不能确定,但讙举山又可以确定是位于陕西洛南县的草链岭,由于讙举山出洛水,注于玄扈河。这里就是具有华夏文明核心元素的“洛书”出处。同样,根据距离和位置,牡山也是位于卢氏县境内的某一座古老的山峰,只是和其他《山海经》浩繁古山名一样,如今不能确定详细名称了。
《山海经》对牡山的记载也比力大抵。其上有很多带着花纹的石头,其下有大巨细小的各种竹子(竹箭竹䉋)。山中的野兽主要有㸲牛、羬羊。鸟类大多以红色的锦鸡为主。这些描述,倒有些与豫、陕交界处的玉皇山雷同。

神奇熊耳岭

熊耳岭居于卢氏县城西南方向,与当代地理意义上的熊耳山有点若即若离的感觉。熊耳山东起自洛阳西南方向的宜阳县,呈东北至西南方向沿洛河南岸止于卢氏盆地南沿。在卢氏盆地的南沿与伏牛山相接,而熊耳岭就居于这衔接处,更像是伏牛山西段的一个山峰。
熊耳岭海拔1800多米,居于古老的卢氏盆地西南方向,俯瞰洛水和卢氏县城。而盆地东沿的江山口有“神禹导洛处”,因而结合史书与传说,大禹导洛就与熊耳岭有了更精密的说辞。由于“导洛自熊耳”是明明白白地出自先秦文献之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实用于熊耳岭是最为贴切的。相传熊耳岭为一方宝地,祖师爷和太上老君同时看上这个地方,无奈老君先于一步到了熊耳岭,并在此修道。祖师爷到了熊耳岭后,发现太上老君已经在此。但祖师爷又不忍拜别,就一屁股坐在了熊耳岭山尖上。无奈一座山峰容不下两个神仙,耸立的山尖瞬间被祖师爷的屁股坐弯了头。老君见此情景,只能向东另觅佳处,这才向东到成绩了老君山(位于洛阳栾川县)的盛情。旧时的老君山所处的位置仍然属于卢氏县,老君和祖师爷两位神仙在卢氏县境内作了神仙邻居。
最委屈的是被祖师爷坐弯的熊耳岭,谁人山如今依然弯着,当地人称之为“歪嘴山”。
熊耳岭秋色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071251423490918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5 07:47 , Processed in 0.09146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