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回复: 0

决定死后不留骨灰,不买坟场,不求后人祭拜的,大多是这三类人!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0

回帖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82
发表于 2024-6-22 2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在当代社会,选择在去世后不生存骨灰、不购买坟场,甚至不希望后人前来祭拜已经变得屡见不鲜。
然而,回溯到一百年前的我国,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如许的做法,其时人们普遍以为死后应“入土为安”是最佳之选。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尤其在重视厚葬的汉代,民众普遍持有“事死如事生”的理念,以为应将死者生前的富贵光彩与其一并埋入地下,以此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敬意。

但在当今时代,情况已发生根本变革。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当代社会普遍推许火化。
同时,越来越多的当代人对自己的身后事不再像传统国人那样关注,有的人对此完全漠不关心。
现在决定死后不留骨灰,不买坟场,不求后人祭拜的,大多是这几种人
第一种人:出于经济现实的考量
当前的居民普遍抱怨房价高昂,尽管市场有所回落,许多人仍然须要贷款购房,这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已构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你大概不知道,但坟场的代价增长已经超过了住房代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住宅房价平均上涨了6.8%,而同年,多个地域的坟场代价涨幅超过了10%。
专家预测,基于低生养率和生齿老龄化的趋势,坟场代价在未来大概会有更大的增长。
对许多老年人而言,购买坟场已变成一笔极重的负担。
随着社会都会化的加速,大量年轻人迁往都会,而留在农村的主要是中老年人。

这些都会中的年轻人与早年那些拥有农村土地的人群差别,因此,家庭或家属公墓的下葬方式越来越少见,选择购买公共坟场的人数在增长。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经济本事购买坟场,而且坟场的使用年限通常为50年或70年,缴费周期大多为20年。
随着家庭观念的渐渐淡化,许多老人去世后,大概在三代以后就无人祭拜。
届时,这些骨灰又应如何处理?
与其让骨灰未来无处安放,不如现在就选择不生存骨灰,节省购坟场的资金,生前用于享受生活,死后也能留给子女。
别的,许多老年人也不肯意因此增长子女的经济负担。
除了经济因素外,他们也不想让子女承受相关的心理压力。

正如《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小天狼星所说:
“真正爱我们的人会永久停顿在我们的内心。”
许多老人希望子女记住自己的好,至于是否须要进行祭拜或下葬,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紧张。
因此,这些人宁可选择不生存骨灰,也不在乎是否有子女来祭拜。
第二种人:看开生死的人
在佛教中,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我执”
指的是众生对于这个凡间存在着一个真实自我的执念。
小乘佛法将我执视为痛楚的源头,以为正是这种执念使人们一再陷入循环之苦。
许多人的我执非常猛烈,他们对死亡感到恐惊,非常重视自己生前所拥有的统统。 但实际上,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时,其生前的财产、职位和荣誉也将随之消失。
然而,有些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因此,他们在临终前会吩咐子女购买昂贵的坟场,并使用优质质料制作,同时要求子女定期来祭拜。

但佛教以为,凡间统统皆是虚幻。这些执念并不须要,由于人一旦去世,所谓的荣华富贵也都化为乌有。
那些在处理处罚身后事上持开放态度的人,往往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点。
他们在世时,会充分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不因过去的不幸而哀伤,也不为未知的未来担心。
当他们面临死亡时,也能以一种超脱的心态接受这一现实,对自己的存在没有过多的执着,仅将自己视为这个世界上一个平常且渺小的过客。
因此,他们对身后事不会有太多要求,对所有事情持一种淡然的态度,不强求子女做出任何超出本事范围的行为,也不肯花大钱购买不须要的东西。
第三种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人
在藏族文化中,有一种古老的葬礼形式被称为“天葬”
人死后,将尸体放置于山顶,任由秃鹰及其他自然界的生物来食用。
在藏族人看来,这种葬法象征着灵魂的永恒。

但对于当代人而言,天葬不但仅是一种葬礼形式,更是一种归于自然、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的表达。
作为食品链顶端的存在,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已达极限。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仍有人不思悔改,继续对环境造成粉碎。
选择不保存骨灰、不购买坟场、不要子孙祭拜,也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节约。
同时,人从自然中来,终其一生可以大概返回大自然,也象征着生命的圆满。
别的,许多人抱有一种美好的期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终极的自由。

《庄子·列御寇》中有如许一个故事记载:庄子临终前,他的门生想要为他举行一场审慎的葬礼。庄子对此教导他的门生说: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
他的意思是,他将天地视为自己的棺材,日月当作璧玉,星辰作为珠宝,自然界的万物作为随葬之物。这自己就是一种厚葬,何需更多呢?
庄子的这种头脑极富前瞻性,在他的时代,能提出如许的观点实属不易。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
对这件事的看法各异,我们应当恭敬他人的决定,这也是人生中的一项紧张课题。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瞻仰星空的年轻人
本文关键词:个人心理、心理学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接洽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907502218443215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6 16:54 , Processed in 0.0893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