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2|回复: 0

不管谁向你借钱,别开口就说“借多少”,先做到以下三点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0

回帖

39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91
发表于 2024-4-20 07: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过如许的感觉:“钱刚刚借出去,马上就开始担忧。”
毕竟,不是一样平常的人,相互要笃信不疑,是很难的。
社会上借钱不还的人,也比比皆是,由于借钱导致反目成仇的人,也不少。
但完全做到相互不借钱,也是很难的,尤其是一些很熟的人,抹不开体面。
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别人来借钱的时候,张口就说“借多少”,意思是要搞明白对方借钱的数目,但偶然之中就给了对方时机,反而把自己逼到被动状态。这是需要改正的。
高情商的人,不管是允许借钱,还是拒绝借钱,都很有分寸,做到以下几点,不得罪人。

01
缓一缓,分清情况。
知乎上,有人问:“要不要借钱给好朋侪?”
提问的网友,有一个好友,但不守规矩,不安分工作。开店的时候,赚了一大笔,但是由于伤人,入狱一年多。
现在好友出狱了,开口借钱,想要东山再起。
网友手头没有多少钱,也欠好意思开口向父母要钱。最关键的是,担心好友恶性不改,还没有赚大钱,就再次跌落低谷。
各种顾虑之下,网友就发帖,希望大家给出建议。
综合美意人的回帖,可以发现,支持“济急不救穷”的人许多。
如果好友出狱后,遇到急事,可以借几百元。哪怕还不上,也算了。比方说,抱病、忍饥挨饿等。
若不是急事,那就拒绝好了。
相信经过大家的回帖,网友也能心中有数了。也真的不必,超出自己的本领范围,去资助好友。
莎士比亚在文章中写过如许一句话:“时间是检察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
当对方借钱的时候,你稍微缓一缓,能扣问到身边人的意见,也能看到对方的真实态度。
而且,许多的人,在你拖延半天大概一天之后,就不会第二次开口向你借钱了,难题天然排除。
若你在借钱的题目上,立马就办。那是容易出题目标。一些骗局,也是由于“头脑一热”,就发生了。借钱也是云云。
让自己保持岑寂,也有商量的余地,对谁都有利益。尤其是夫妻之间,你不要片面做出决策,要充分沟通,避免一次借钱,夫妻反目。

02
看一看,知晓品德。
借钱见品德,如许的道理,我们是知道的。
但是怎样从借钱的过程中,发现品德呢?
不能单纯主观臆断,要多观察。
其一, 看一个人的家庭。从其父母、兄弟姐妹的言行举止中,判定他的为人。如果父母在本地的名声很臭,你还是掂量掂量,别随意允许借钱。
其二,看一个人的圈子,通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来分析。在偷偷摸摸的圈子里,大概率是没有好人的。
其三,看一个人当下的举动,能不能在崎岖潦倒的时候,做到不卑不亢,有远大的力量;还是摆出穷凶险极的态度,还是见钱眼开。
晚清名臣曾国藩,去都城赶考,连续两次都落榜了。带着失落的心情,他打道回府。
半路上,他的旅费用完了,于是找到睢宁县令易作梅,希望能借一点。
易作梅爽快地允许借钱。
分析一番就会知道,易作梅和曾国藩的父亲是朋侪,也是老乡,相互也算知根知底。更重要的是,曾国藩进门的时候,满身淋湿了,但是没有诉苦,也没有暴露窘迫的 样子。做人的规矩,人的骨气,就有了。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穷人,他们平常借什么东西,都能实时归还。你再次遇到他们,借点钱,也是可以的。信誉,是一张闪光的手刺。
有一些励志读大学的亲戚的孩子,你帮他一把。在来日,你也会有回报。
清代学者申居郧说:“品德、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看清了品德,你就知道,善良的人资助善良的人,借钱才有代价;如果不善的人,应该暴露你的锋芒。
固然,借钱出去了,你最好是有借据,定规矩,看是否要利钱,掩护自己的权益,也避免扯皮。

03
想一想,找到捏词。
接下来要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捏词,拒绝借钱给人。
谁的钱,都不是风刮来的,是劳动所得。借钱给人,毕竟给自己带来不方便,也可能导致自己的家庭陷入困境。
直接说“不同意借钱”,太直白了,对方的心情欠好受。
稍微思考一两分钟,你肯定会找到拒绝的捏词。
一是多诉苦当下的钱,多难赚,自己近期也为钱发愁。
二是说自己的爱人管控太严格,什么都要服从,而且爱人很抠门,不近人情。
三是反口说“我也正在到处借钱”,哭穷的样子,把对方难住了。
四是假冒繁忙,没有时间接电话,回消息。过几个小时,大概几天,你回个电话,表现爱莫能助。对方被你冷落了,估计也料想到了你的意图。
钱总是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比较靠谱。哪怕自己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最少不会亏掉本金,不要卷入借钱、讨债的烦恼。

04
古人云:“亲兄弟,明算账。”
兄弟姐妹之间的经济牵连,都不能太多情,要清清楚楚地计算。其他的人,就更不要说了。
这年初,赚钱很难,要是随意遇到借钱不还的人,你可能辛劳多年,都打水漂。
遇到坑你的亲戚朋侪,固然让人烦恼,但是你要知道,这都是你自己结交的人,你也有“识人”错误的责任。
与其过后怨恨别人不还钱,不如提升自己的情商,把恶果杜绝在萌芽状态。
借钱的事,分门别类,因人而异。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泉源网络。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452145947097548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万联惠公众号,收获最新信息。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31 06:35 , Processed in 0.0970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