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从“小众”走向“大众”的生态旅游:畅游绿水青山 邂逅奇妙生灵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0

回帖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64
发表于 2023-8-14 06: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线陈诉】
编者按
本年8月15日是首个天下生态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汗青性、转折性、全局性变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越来越多的珍稀生物生动在中国大地上。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以天然生灵为紧张欣赏对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紧张条件、旨在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生态旅游正由“小众”走向“大众”。在首个天下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约请生态旅游领域的推动者、从业者和体验者,陈诉他们在天然山川中的精彩故事。
游客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游玩。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亲历国家公园 感受生态之美
陈诉人:山水天然保护中心国家公园项目负责人 秦璇
三江源国家公园2021年正式设立,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地域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生态体系,到处可见狼、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动物。
出于对大天然的向往和对野生动物的喜好,我读大学本科时选择了生物专业,研究生时转向更宏观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方向。2020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三江源,巴塘草原围绕的群山、星星点点的藏式帐篷似梦境般优美,给从小生存在城市的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渐渐地,高海拔的景观和生物,热情友爱的藏族居民,布满挑战的保护工作……让我的心态从最初的“试一试”酿成了“留下来”。
我们在本地开展了社区监测、天然体验、人兽辩论缓解等工作,探索兼顾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路径,也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实践履历。昂赛“大猫谷”天然体验项目就是此中一个尝试,由本地牧民担任天然体验向导、司机和接待家庭,向导天然体验者在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开展观察雪豹、观赏天然和文化景观、体验牧区生存等活动。我们协助互助社建立“大猫谷”预约网站,筹划了雪豹寻踪、观鸟之旅、徒步探秘、牧民生存体验、幽谷观星等体验内容,形成《天然体验导览手册》,还和社区共同讨论订定了《接待家庭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项目并不是单纯的旅游,更是一种天然体验。体验者要全程入住本地牧民家中,牧民们会拿出酸奶、酥油茶、牦牛肉干等特色食品招待客人。一位学生体验者在为期四天三晚的体验后向招待家庭写信致谢:“我在义西叔叔的指引下很荣幸地看到了马麝……昂赛之行的另一份荣幸就是遇见了你们!”
制止2023年5月,项目已选拔出22户牧民接待家庭,共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13支天然体验团队,共计590人次,为本地社区带来200多万元收益。全部收益的45%为接待家庭所得,45%纳入社区基金,10%用于昂赛地域生态保护工作。
昂赛天然体验项目真正实现了让本地人从保护中受益,从而激励他们恒久参与天然保护工作。牧民桑周选择成为接待家庭。接待结束后,我去他家做评估,桑周向我展示客人们的寄语和感谢信,特别开心地说:“许多多少客人是我几年前接待的,我们现在还发微信呢。”
国家公园建设,保护了中国生态体系中最为完整和原真、天然天禀最好、天然遗传价值最高的地域。盼望更多人能亲历三江源国家公园,切身感受天然蓬勃之力、生物多样性之美,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卫士”。
与鲸类共享蔚蓝大海
陈诉人:广西科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陈默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生存着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绿海龟等旗舰物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紧张的滨海生态体系,为人类提供了难以估量的生态服务价值。而我,因为《动物世界》和海洋主题邮票产生了对大天然特别是鲸类动物的兴趣,逐步走上了研究与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道路。
鲸,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很长一段时间,除了长江江豚、东亚江豚等小型齿鲸类外,体型巨大、常与传说相伴的须鲸类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18年,广西北海市政府对外发布了重磅消息:涠洲岛海疆发现了中国大陆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生存群体——布氏鲸群。在消息公开之前,我已在这片海疆追寻了它们3年。
在茫茫大海上寻找鲸鱼并不容易。当最初的高兴劲过去,眼中只剩下单调的天空和大海,时间仿佛停滞了,但我和队友仍紧抓着望远镜和相机,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机会。突然,船左侧海面沸腾起来,这是布氏鲸在开释气泡驱逐鱼群!随即,身后传来巨物击破海水的声音,我们赶紧转身,只见一座玄色“小山”升出水面,然后裂成了“Y”形,这是布氏鲸在张嘴捕食鱼群!十多秒后,布氏鲸徐徐合拢嘴巴,再次潜入大海。我们在甲板上高兴地欢呼:“找到布氏鲸了!”
布氏鲸出水捕食,吸引众多红嘴鸥前来。陈默摄/光明图片
布氏鲸的发现,让涠洲岛成为天下唯一可以稳固观察到大型鲸类的旅游目标地。5年间,世界各地鲸豚爱好者纷至沓来。在北海市政府积极引导下,观鲸产业日渐规范。
观鲸也为岛上的旅游业带来了新面貌。以往,每年春节后到4月是涠洲岛的旅游淡季。而布氏鲸在涠洲岛海疆紧张停留时间是12月底到4月初,这让过去的淡季成了紧张的旅游节点。
观鲸不是把船开到鲸的身边就行了,而是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规则。不规范的观鲸旅游,有大概造成鲸类受伤,或影响它们的捕食和繁育,因此必要对船只数量、行船方式、与鲸类距离、游客行为准则等作出详细规定。
数十年的世界观鲸史告诉我们,开展观鲸,促进海洋生态与濒危生物保护是一条可行之路。我和团队成员在开展布氏鲸观察与研究的同时,也不停致力于推广海洋教育,推动可持续的友爱型“赶海”,推进科学、规范的观鲸旅游。我信赖,随着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观鲸旅游目标地也会越来越多。
从城市到深山 我把观鸟做成职业
陈诉人:云南盈江观鸟协会理事长 曾祥乐
我结业后去了北京,在朋侪的约请下偶然接触了观鸟活动,从此就迷上了。每逢周末,我便拿起望远镜和相机,开始探索城市里的飞羽之美。2014年底,我决定来云南,来中国鸟类最丰富的地方体验一番。在原始丛林中,壮观的“鸟浪”让我大呼过瘾,有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天然”的奇妙感应。我开始思考,能否留在云南,寻找人生的全新大概呢?
其时,我从西双版纳沿着边境线一起来到盈江县,本地正准备举行观鸟节,我就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在盈江观鸟的日子里,我发现了大灰啄木鸟、棕腹林鸲、栗鸮等珍稀鸟类,并把这些影像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之后就有人来问:这些鸟在哪儿,能不能带我去看看?我想,依附我对鸟类的热情和寻找物种的天赋,领人观鸟,和鸟兽虫木打交道,这不正是与天然相伴的理想职业吗?于是,我决定留下来。
我大概是盈江第一位向导游客寻找物种的职业向导。当我向导天然爱好者们走进村寨,和本地村民聊起观鸟时,他们都一脸疑惑,“观鸟?鸟有什么好观的?”
生存在云南盈江县的双角犀鸟。曾祥乐摄/光明图片
云南芒市,菲氏叶猴抱着刚出生的幼崽跃过枝头。曾祥乐摄/光明图片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越来越多观鸟爱好者走进盈江,本地政府开始意识到,鸟类也是一张独特的手刺。后来几年,盈江政府投入了不少力量,开始发展观鸟旅游。以石梯村为代表,不少村民开始建设鸟类观测点,吸引了许多珍稀鸟类现身。
在这样的配景下,我和本地鸟友建立了盈江观鸟协会。我们为本地村寨提供从鸟类识别到旅游服务等多方面的引导,资助不少村民转型成了“鸟导”,增加了收入。当生态旅游可以大概带来不菲收益时,保护生态也就成了村民们自觉的选择。2018年,有位外地夫君在村寨附近捕鸟,被本地村民就地擒获交给派出所。过去的“打鸟人”,本日俨然成了“护鸟人”。
扎根西南的这些年,我拍摄了大量生物影像。2021年,我的作品《风雪飞舞》得到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大赛鸟类组冠军。画面中,不畏严寒的大紫胸鹦鹉们在世界屋脊翩然起舞,令民气生敬佩。我信赖,天然影像可以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漂亮生灵,激发全社会共同的保护意识。
在田野中与天然生灵不期而遇
陈诉人:天然拍照师于海童
“雪豹,是雪豹啊!”本年四月的青海昂赛乡,当我和两位队友顺着向导指引,把镜头对准遥远山脊上的小点时,大家都难掩冲动之情惊呼起来。
过去十几年,我不停在一线城市修业工作,这让我亲近天然的渴望无比猛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与同砚利用课余时光自驾阔别城市,在没有光污染的田野欣赏星空,拍摄的作品屡获国际星空拍照大奖。出门观光时,我也会特意拍摄本地有代表性的生物。
青海杂多县昂赛乡生动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猞猁。于海童摄/光明图片
在诸多拍照门类中,动物拍照是变数最多、最不可预料的题材之一。我曾千里迢迢前往高原蹲守雪豹数日却一无所获,也有过在城市公园偶然发现深圳鸟类新纪录的惊喜。拍摄对象的难以猜测,让我对每次旅途都布满等候。纵然是观察过许多次的常见动物,也常常能发现新的有趣行为,更何况有太多自己不熟悉的动物、植物、菌类,存在无数美好邂逅的大概性。我曾在广西涠洲岛的春季期待布氏鲸露出水面,在盛夏的热带雨林看蝶舞翩跹,在呼伦贝尔的秋雪中寻找乌林鸮,在深圳湾的冬天等候水鸟归来……行程清单里总有数不完的“种草”目标地,等候着去解锁。
比年来,我国对生态观光器重度大幅提拔,我们的拍摄更加便利了。几年前,我还常常苦恼各式“旅游小镇”晚上的灯光掩藏了纯净的夜空。就在本年4月,我得知一个可喜的消息,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正式授牌。在每晚十点后,该地域内的非必要照明都将关闭,居民和游客能欣赏到更灿烂的夜空。
现在,许多观光项目都融入了生态相关内容,这些观光项目常常依赖熟悉环境的本地居民完成,这不光增加了本地收入,也让游客与本地居民共同建立起生态保护意识。
我的第一次生态旅游是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进行夜间物种观察,由本地村寨受过培训的傣族向导向导。在夜色中,向导像变魔术一样从树叶里找出拟态极好的竹节虫,各式神奇物种层出不穷,把我们惊得合不拢嘴。行程的末了,我们看到了夏夜里千万只萤火虫的光点舞蹈。在这次经历前,我也曾全家在云南跟团游,对西双版纳的印象停留在潮湿高温的天气与人流熙攘的夜市。这次夜观刷新了我对西双版纳的印象。
生态观光让我感受到与天然融为一体的调和放松。纵然是寻雪豹不遇,也是值得回忆的美好经历:我们跟着本地牧民徒步在三江源山间,高原上的野花正在盛放,美丽的高海拔雀类在灌木丛中啼鸣……就如《雪豹》作者彼得·麦特森被问及他在某次穿越喜马拉雅的旅途中是否见到了雪豹,他的答复是:“没有,但不也很棒吗?”
(项目团队:光嫡报记者周梦爽、王美莹、王斯敏)
《光嫡报》(2023年08月14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嫡报》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6691807360771743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6 05:18 , Processed in 0.09364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