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回复: 0

养生应“以平为期”,《黄帝内经》说要这么养!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0

回帖

47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78
发表于 2024-3-28 22: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生必及免疫力,一说到免疫力,各人就觉得越高越好,要不断地提高免疫力。
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过敏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干燥综合征等等,都是免疫力“过高”,把自身的正常组织结构当成了“外敌”的结果。
也就是说,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越稳固越好!这一点,尤其被中医强调,如《黄帝内经》所纪录:“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其中的“平”,就是中医治病养生的终极目的。

“以平为期”,有两层寄义

说到“平”,各人肯定想到“平和”一词,具体到用药上,要使用性质平和的药物,特别是体质虚弱的人,或老年人孩子。一来,平和的药物不至于加重失衡,二来,不至于制造“医源性疾病”。
比如感冒时,含有荆芥、防风的解表药,就比含有麻黄的解表药更为常用,因为前者则能更平和地解表,而麻黄则适合受寒严峻而且体质强健者使用。
但“平和”只是“以平为期”的寄义之一,这个“平”还包罗了对身体的调整要以平为目的,不能过亢、过强,要见好就收,这也是《道德经》的重点。
所谓“反者道之动”,意思是,事物总是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就像花朵盛开后就要枯萎,身体也是一样,充实发育完成后,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一样,过亢过高,无疑加快了康健向疾病的转化。
气血双补,更适合现代人的体质

我常用燃烧的蜡烛比喻生命,中医的“阴”就是蜡烛,“阳”则是燃烧的火苗。
如果火苗不旺,意味着这个人的生气就不旺,但如果火苗太旺,就要过度消耗蜡烛了,生气也会从亢奋走向萎靡,即走向康健的反面。因此,中医在调整阴阳时特别强调“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意思是,阴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强大。
比如,气虚之人会用到黄芪、人参来补气,这个补气就是挑亮火苗,但如果只用黄芪、人参,气不虚的背后很可能是对蜡烛的过度消耗。长期下来,蜡烛就要提前耗竭,火苗就会因缺乏燃料而变弱乃至熄灭,这样的补气就不是“以平为期”了。
为此,真正的“以平为期”是在补气的同时防止过盛过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要用上补阴养血药,也就是补足蜡烛,云云一来,火苗才能在被挑亮的同时又燃烧得长久。
在此,分享一个用料简单的补气养阴组合:

补气:黄芪、西洋参
黄芪配西洋参,前者的温性和后者的凉性相左,从性质上制止过温过凉,从补气力度上又没有红参那么峻猛,这就达到了“平”的第一层寄义。
补阴:枸杞、黄精
枸杞、黄精这类性质平和的补阴养血药,可以防止“独阳不生”,这就达到了“平”的第二层寄义。
现代人的体质,气虚、阳虚要比阴虚、血虚的要多得多,因为当前饮食种类极大丰富,很少人会营养不良,但富足的营养却并没有使我们的体质更强健。之所以会这样,就是我们缺少与丰富的阴匹配的阳,说白了,身体缺乏“点阴为阳”的能力,因此现阶段的养生,补气养阳比补气养阴更为重要。
别的,尚有一点很重要!中医除了有“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认知,尚有“阴实则死”的告诫。
后者是现在肥胖、结节、结石、肿瘤高发的缘故起因,如果阴过盛而没有富足的阳气去转化,过盛的营养就是“阴实”,就可能成为致病的因素。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前面说到的补气养阴组合:补气的黄芪、西洋参,除了能点化养阴的枸杞、黄精,更能分身到生活中摄取的各种营养,而且这样阴阳双补,气血双补的立意,从根源上就定位在了“以平为期”上。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085857374581612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8 10:32 , Processed in 0.1089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