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回复: 0

俗话说"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老伴为什么不能送,有道理吗?

[复制链接]

147

主题

0

回帖

45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1
发表于 2024-2-6 05: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小律良人
编辑|小律良人
人这一辈子,每每都是由父母陪伴孩子的童年,而孩子长大后剩下的时光,根本上都是在和爱人旦夕共处,一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然而,就是在这生命的尽头,很多夫妻都不能为爱人送葬,此间以致还流传有一句鄙谚: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

从字面看来,好像只要为爱人送葬,就会产生不祥,那么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
岂非只是空穴来风的一种迷信?

夫妻间的感情,大多是由爱情进阶为亲情,到最后形成爱与亲交错的一种感情,同样也是世人眼中最为优美的一种感情。

关于爱情的描述,从古至今就流传着很多诗句,
不管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是“得成比目何辞死,原作鸳鸯不羡仙。”

这些诗句都完善表明了爱情的真谛,也让无数情人为之向往,从而坚定了陪伴爱人走过一生的决心。

然而,即使是最伟大的爱情,在殒命面前好像也要止步,而“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的最早典故,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初显端倪。

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其时的齐国有一位名叫田常的大臣,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自打夺权以来,就在不停削弱邻国的实力,而鲁国就是其中之一。
鲁国大臣季孙行父,算是本国里顶梁柱一般的存在,所以他也被田常视为了眼中钉,从而专门派去刺客进行刺杀。

终极,田常战略得逞,恰好季孙行父的老婆又在齐国做人质,所以她便想着去看丈夫最后一眼。
然而,她还是低估了田常的残忍,田常以各种本领阻扰她回国送葬,以致还用“夫妻不相见于丧也”来劝告她不能回去,而这个典故就是后代鄙谚的前身。

令人感叹的是,“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的初志并不是迷信或是为生者着想,而只是尔虞我诈的一种体现。
无论一开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这个习俗还是被很多地域的住民流传下来,而后代也在为这段话不停加上各种别的标签,总之就是不能让另一半去送葬。

这种情况在很多农村地域尤为明显,而且即使是年迈的老人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这个习俗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那必定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随着社会不停进步,封建迷信早已沦为糟粕,所以很多年轻人或是中年人在想到这个习俗时,就会不自主地产生猜疑:夫妻真的不可以送葬吗?

“必遭殃”显然只是迷信,但古人流传下来的习俗不大概只有迷信,大概还有很多为生者的思量。
不管是社会还是国家,发展到任何阶段都是以人为本,而人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就是最须要保护的存在。

众所周知,爱情可以说是这个天下上最诚挚的感情之一,特别是夫妻两人的感情,一旦出现了另一方先离世的情况,最痛楚的莫过于活着的另一半。
而在死者下葬的那一刻,悲凉的气息会出如今每个人的身上,哭声将会响彻在现场的每个角落。

所以不让活着的另一半参加葬礼,就是怕他在眼见爱人下葬的那一刻心神崩溃,毕竟那是陪伴自己走过一生的人,这个场面很少有人能够保持冷静。
夫妻俩这一辈子,如果没有什么大病或是意外的话,根本上都是老死,所以两个人都会很年迈,延伸出的就是身子骨也很虚弱。

如果年迈的夫妇在葬礼现场由于情绪激动而引发出一些不好的后果,那着实是得不偿失,所以“夫妻不送葬”更多是一种出于人文关怀的保护。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停发展,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已经活得越发“苏醒”。

有不少人以为,不管另一半陪自己度过了多少年初,但是在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还是要陪着对方一起走完,否则就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一日夫妻百日恩,爱情的力量从来都是那么伟大,而且也可以冲破统统艰难险阻,生前如此,死后亦如此。

即使夫妇会在葬礼现场哭得死去活来,但是只要熬过那段时期,总能走出阴霾,也不会有“必遭殃”这种情况出现。
随着社会的不停进步,这种习俗出现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即使是在农村,家人们都会顺从当事人的意愿来进行。

只要不是身体太差的,不会由于情绪激动而影响身体,那参加下葬仪式又有何妨呢?
但是那些年纪偏大,或者是身体本就不太好的,最好还是听从家人的意见,安心地在家待着,家人们也会风风光光地将逝者送到另一个天下。

不管是战国时期的典故,还是后人心态的变革,都能体现出“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的发展历程。
从故意叵测到封建迷信,从封建迷信再到人文关怀,这世上从来没有无故存在的东西,所谓“存在即合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如许的习俗还是只供一个参考作用,具体还是要看当事人怎样选择。

参加也罢,不参加也罢,都不会有人去猜疑夫妻间诚挚的情感。
至于这句话为什么会流传下来,更多还是由于人类从古至今对“殒命”的一种恐惧感。

很难有人能坦然地对待殒命,临终者如此,生者也是如此,殒命代表着凋零,也代表着无法再陪伴家人继承生存,同时也是一种负面情绪。

然而,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心态也在不停变革。
在很多人看来,殒命不再只是一种负面名词,有时候也会是一种摆脱。

如果是那些每日被病痛折磨的老人,他们就会想着不如一死了之,免得在医院里活受罪,到时候花了钱人还没保住,着实是得不偿失。
而且还有不少人觉得殒命这种事就是“命中注定”,只要不去作践自己的身体,该来的也逃不过,倒不如积极地活在当下,感受这人世间的优美。

心态每每能决定很多东西,不管是面临殒命还是面临夫妇先走一步,只要自己觉得处理惩罚得当,那就是最好的效果。

最后,小编要衷心地祝愿天下全部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相互能够一直健康地走到生命中最后一刻。
那么你们那里对“夫妻送葬”有没有别的说法?接待大家在下方评论。
【免责声明】文章事件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分享娱乐人物故事,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就事论事请勿对号入座,并未上升到人身攻击。如涉及事件版权或人物侵权题目,请实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究竟。请观众理性对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856178886903453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4 23:06 , Processed in 0.0909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