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0

白人来亚洲"乞讨式旅游",故意不带钱求本地人接济,还成了风潮?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回帖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93
发表于 2023-6-17 0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个月,常驻中国香港的喜剧演员Ashley James在家门口第一次见到“乞讨客”(begpacker)的身影时,
脑海中顿时闪过无数的讽刺故事和段子。


这位“乞讨客”坐在路边,
身前摆放着一个空空的纸杯,以及一张写有“帮我买张回家的票,谢谢”的牌子,
James将他的容貌拍了下来,敏捷制作成梗图,并打趣说:“万物复苏的时节,乞讨客返来了。”





“乞讨客”(begpacker)并不是标准的英文单词,
而是背包客(backpacker)一词的变种,
专指那些边乞讨边旅行的人,也可以叫做背包乞讨者。


他们通常都会身无分文勇闯异国他乡,借助陌生人的善意与接济完成本身的旅行梦想。



(“帮助我们周游天下”)


疫情之前,乞讨客是东南亚和东亚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常客。
这些人来自于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年纪轻轻,打扮得体,
他们每每以证件丢失/旅费花光/家有急事为由,在都会的热闹地段坐地乞讨,盼望路人可以慷慨解囊,资助他们顺利回家或是继承前去旅行的下一站。


有时他们也不会白白乞讨,而是贩卖一些本身制作的饰品、照片,





大概在街边弹奏卖艺、唱歌舞蹈,
不外在很多地方,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来旅行的外国人不可以在陌头卖艺红利。





乞讨客刚刚出现时,本地大众每每都会尽最大努力倾囊相助。
以泰国为例,在这里,乞讨被视为求生的末了手段,如果没有陷入绝境,人们不会舍弃尊严恳求他人的接济。


于是,当一个皮肤白皙的外国人在街边乞讨时,
本地人会觉得此人肯定是遇上了大贫苦,才落得一无全部的了局。
他们离家人朋侪那么远,本身肯定要尽到田主之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我们正在搭顺风车周游天下。可以资助食品留宿吗?)


如果对方还会演奏乐器或贩卖手工成品,
那无论成品质量怎样,本地人都会予以鼓励和支持。





疫情期间,由于旅行限定,
乞讨客的数目大幅减少,逐渐鸣金收兵。


但随着国际旅行的全面复苏,
这些人又重新出如今亚洲各大都会的陌头,等候陌生人的接济。



(100日元即可拥抱!)


James本人对这一做法持轻视的态度,以为这是白人对特权的滥用:


“香港本身就是一个生存本钱非常高的地方,匀称月工资在15000港币左右(约合13700元)。这里的租金高昂,本地人有不少住在笼屋里,生存难以为继。
你为什么觉得本身有资格在这个昂贵的都会里要求别人为你买单呢?
不论放到那里,旅行都是一种奢侈品。要别人为本身的旅行付钱,是一种非常愚笨和傲慢的行为。”





不外James也承认,本身身为一个白人“老外”,讽刺其他白人老外,多少有些可笑,
但对于其他土生土长的本地学者来说,这种情况着实让人恼火。


旅游业是很多国家告急的收入泉源,如果想要看遍全天下的风景,理应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资金。
观光客理应把钱带来刺激本地的经济,而不是让本地人资助他们的路程,变成本地的负担。”
泰国语言学家Rassadanukul如许说道。



(皮皮岛是我的梦想,请资助我前去。我不能搭顺风车。)


而且,很多乞讨客看起来根本就是不差钱的样子,
他们穿着得体的新衣服新鞋,包里放着iPhone、苹果电脑、专业相机等昂贵的电子装备,
就算真的身无分文,也能从亲人和朋侪那里得到资助。





生存本钱的巨大差距,让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在本地过上体面的日子。


有的乞讨客以致故意不带一分钱来到他乡,依靠本地人的善良与慷慨来获取金钱与食品,享受度假时光。
但本地人却要起早贪黑辛劳工作才气调换微薄的薪水,很难有时机外出旅行,大多数人以致从未离开过他们的祖国。


“一些人本身过得就不宽裕,却还乐意资助这些外国人,以为他们真的须要帮助。这真是令人恶心,乞讨客的做法根本就是一种感情打单。”住在首尔的记者Rashid表现。



(年轻乞讨客的旁边,是一个拾荒的老人)


菲律宾状师Pangalangan则更加一针见血地指出,
乞讨客的出现,是一种“护照特权”的表现。


现有的签证体系对于西方国家更为友爱,
欧友邦家护照的持有者险些不须要准备任何质料就可以自由地在欧洲大陆及天下多地旅行,
但Pangalangan及同胞则须要忍受数周以致数月的等候和复杂的文书工作,才可能得到前去他国的资格。


“乞讨客将护照特权的双重标准袒暴露来,揭示出环球社会固有的不划一征象。
如果本地人也开始恳求他人的接济,绝不会得到‘乞讨客’如许的名字,只会单纯被称作流离汉、拾荒者。”





随着乞讨客群体越加巨大,很多国家也开始出台相应规定,对这些人举行约束和处罚。
泰国要求游客在入境时自证携带了充足的现金,
印尼巴厘岛的移民官员如果发现有游客在乞讨,就会转手将其送到所属的大使馆“办理题目”,再以违背移民法规之名驱逐出境。



(我叫谢尔盖,在亚洲各地旅行了5个月。香港很棒,但实在太贵。我没有钱继承接下来的行程,请帮助我!)


如今,本地大众的态度也已发生变化,不再乐意忍受云云傲慢的行径。
而乞讨客们顺应期间,也发现了新的“讨钱”方式,好比在众筹网站上大谈愿景,吸引有识之士慷慨解囊;
或是在交际网站和视频中公开转账账号,等候打赏;
又或是组建粉丝群组,靠众人拾柴实现本身的梦想。


人们并不清楚乞讨客毕竟从何时出现,
但最早的纪录来自于英国旅行作家Patrick Leigh Fermor的册本《A Time of Gifts》,
内里纪录了他1933年徒步旅行欧洲各国时贩卖画作调换现金的故事。





旅行网站创始人Will Hatto是这一行为的支持者,
他以为,虽然在旅行时乞讨很讨人嫌,但在街边卖艺或出售手工成品调换旅费并没有错:


“这不是传统的职业选择,而是那些在路上的人一种大胆探寻差异可能的生存方式,我看不出有什么毛病。对很多人来说,每天花10美元周游天下比在办公桌上消磨时间要风趣得多。”





但对其他人来讲,如许的行为难以明白。
旅行是一种独特又美好的体验,不但能开阔视野,切身走入到陌生的文化与种族之中,还能留下终生难忘的追念。
但这每每须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天下上只有一小部门人可以大概负担得起。


乞讨客不会在本身的国家做同样的事,但到了亚洲就变得肆无顾忌、屡见不鲜,完全失去了正常人应当服从的道德规范。


为此,人们只能劝告说:
“如果没钱,就待在家里,赚到充足的钱再来有尊严地旅行。”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493327722674636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1 17:38 , Processed in 0.08894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