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回复: 0

旅游的三重境界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0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4
发表于 2024-1-19 09: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可能是对旅游最体面的宣传了。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旅行。我的观点,旅行是践行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最好方式。但不同的人旅游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劳绩也是不同的,按照古人讲的,旅游大要会有三重境界。
有一种旅游是为了应目,身临其景,赏心悦目。以此为目标的旅游者,强调的是看山看水看风光,喜欢观览胜景。身临其境,看山的奇峰罗列,看海的波涛汹涌,看草原的绿意绵延,看森林的繁茂隆盛,看古建筑的神奇魅力。回归到天然里,赏心悦目。伴一段旅程,是一起见闻。这一境界突出一个“看”字,景点就像玉人,强调是看过多少玉人,应的是目。旅游就是要速看、多看,一次玩多个景点,去多个国家,强调到此一游。紧张的不是能瞥见什么,而是看没看到,去没去过。有人讥讽这种游法是“上车睡觉,停车尿尿,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但是我在朋友圈爆了靓照”。
有一种旅游是为了会心,身临其境,善解风情。旅游者到了这重境界,看的已经不仅仅是天然的山川。眼底心中,山已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会特殊注意景点的介绍,期待对景点背后的人文汗青有着更深入的相识。会把旅游本身就当做故事。到了这一境界突出的是一个“解”字,景点就像玉人,强调的不仅是看到玉人,而是相识玉人的内在,会的是心。一趟旅游下来,不仅对景点的汗青成因、诗词曲赋、民风文化、特色美食都了然在心,精力上也像是赴了一场盛宴。看过海,心胸更开阔;看过山,心性更沉静;看过戈壁冰川,对人生的坎坷多了一份“闲庭信步”的淡定。看到名圣古迹常有“读史读到伤心处,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这种境界的游客,劳绩的不仅是知识,精力也得到洗礼。
另有一种旅游是为了畅神,潜于其内,明心见性。这个得有点底蕴。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有了一定汗青人文知识后,旅游已经不只是看山、看水,而是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思量中,走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本体体验。心中渴求的是,让自己置身在某种情境之中,情况领悟的背后是对生存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味。这一境界突出的是一个“悟”字,景点就像玉人,强调的不仅是看到玉人、相识玉人的内在,更在意跨跃汗青、穿越韶光的情乳领悟,畅的是神。当在岳王庙里拜祭岳王时,半部宋史涌上心头,在感慨“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同时,对岳王个人性格,所处背景有了深入相识后,就会知道岳王的死有其一定的缘故原由,这些缘故原由也成为指导个人完善自我,国家铭刻汗青教训的经验,从而指导个人和国家实践。到了这种境界,劳绩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最紧张的是精力也得到熏陶,观念得到了修正,灵魂得到升华,从这个角度上讲,旅游也是一场修行。以是不同的旅游境界,会带来不一样的视界与胸怀。只是不管在哪一重境界,最紧张的还是要投入,美景不可辜负。
出不去旅游也无大要紧,读书可以弥补。这不单单是我的观点。早就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气质里,藏着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悟过的道。每一样都算数。只不外旅游的起点还是要多读书,毕竟读万卷书在前,行万里路在后。杨绛先生有一句话,我以为非常有道理。她说:“不读书的人,只过一世;读书的人,却可以体验千百种人生”。书读的多了标题就少了,内心通透了,看世界的角度就宽了。就像不出发也永远不会知道,在路上会遇见什么、经历什么,最终会带来怎样的思索与发展一样。不读书永远都不知道,书籍会带来怎样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无论如今的我们正处于怎样的境地,真的应该试着去阅读、行走、经历,只有真正动起来了、读进去了,才会真正体味到其中的真谛,终而感谢运气的每一份赠予,越来越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526280785400680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3 20:53 , Processed in 0.0972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