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央视力荐:制止内耗,必看这5部人物记载片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0

回帖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1
发表于 2023-12-28 2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苦难,
不过是生掷中的一场历练。
作者:洞见MK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人生总是陷入渺茫,该怎么办?”
此中有一条答复是:“借力而行,向高人讨教。他们会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为你找到一条破局的出路。”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和痛苦,这时间就须要寻找一个精力导师。
古往今来的圣贤名士,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模范。
今天,晚君特意为各人带来了央视保举的5部记载片。
当你读过了这些良好人物的故事,齐备的困顿和不安,都能得到治愈。
1
工作不快意,看看《王阳明》

左宗棠曾评价道:“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
作为历史上难过一见的奇才,王阳明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成就不凡。
他左手抚卷,把儒家心学发扬光大;右手执剑,力挽大明江山于狂澜。
在记载片《王阳明》中,我们能看到他少年发愤到中年困苦,再到老年悟道的出色一生。

王阳明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小被誉为神童,又担当了优良的精英教诲。
其时的文坛首脑李梦阳见过他之后,直呼他有“状元之姿”。
但本该一帆风顺的仕途,他却走得非常坎坷。
先是到场会试,两次都不幸落榜,近而立之年,才终于考中进士。
仕途还未开始,他就又由于得罪了宦官刘瑾,被贬到了贵州龙场,任职驿丞。
其时的龙园地处荒山野岭,火食希罕,蚊虫不绝,瘴气横行。

随从的三个家仆难以忍受,纷纷陷入瓦解,不久后就病倒了。
工作还未展开,就陷入如此逆境,换作旁人,早就心灰意冷,撒手不干了。
但王阳明始终没有放弃盼望。
搭档沮丧,他就为他们吟唱家乡民谣,为其疏解心结;
没地方住,他便找到一处岩穴栖身,白天开荒种菜,晚上打坐读经。

当地土著未经开化,攻击性强,时常对王阳明几人发起攻击。
起初,王阳明便与他们保持距离。
徐徐地,待消除了对方的警备心后,王阳明又开始和他们慢慢打仗,教他们认字读书,并为其医治伤病。

没过多久,王阳明就彻底融入了当地百姓,常常和他们一起欢饮达旦,开怀畅聊,官民关系好不融洽。
两年后,他也等来了朝廷起复的诏令。
提起工作,很多人都倍感头疼。
一想到那些复杂的情面油滑,乏味无聊的任务,就恨不得马上辞职,躲避现实。
然而王阳明却说:“人须在事上磨。”
如果说生活是道场,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在职场里,碰到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助你磨炼心性、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
你可以把难缠的人,当成自己放大格局的磨砺;
把难搞的事,当成改变自己态度的试炼。
真金不怕猛火,能人不怕破事。
当你耐住性子,在一件事上下足了功夫,便能在日复一日的修行中,炼出一身真本事。
2
太在乎别人见解,就看看《李白》

每个中国民气中,都有一个李白。
他是手可摘星辰的少年,是笔落惊风雨的诗人;
是日饮三百杯的狂士,亦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走进这部记载片,我们也就走进了这位诗仙狂放不羁、肆意潇洒的一生。

在李白的世界里,从来就不存在“别人的见解”。
24岁时,李白第一次辞亲远游,拜访了其时的大文豪李邕,却遭到了对方的轻视。
面对当头棒喝,这个岌岌无名的后生一点也不犯怵。
他反倒以为是李邕没有慧眼,并在诗中把自比为大鹏鸟,相信自己终有一日能扶摇直上,青云直上。

27岁时,他辗转到安陆,在友人的介绍下熟悉了前宰相的孙女许氏,与之来往密切。
消息在坊间传开,士大夫皆以为他急于攀援权贵,纷纷攻讦。
但李白依然我行我素。
他毅然与许氏结为夫妻,然后带着妻子,到桃花岩中隐居去了。
之后的多年,李白四处求访,献上诗文,却频频碰壁。
直到42岁时,他的名气传遍了天下,才被玄宗召见。
在宫内,他与天子对饮,为贵妃题诗,结交不是达官显贵、就是文人雅士,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李白入仕,为的是做帝王师、济苍生,但玄宗只把他当作一个吟诗赏月的词臣。

心有青云之志,又怎会甘为笼中鸟呢?
于是,仅在京城生活了三年,李白便主动辞官脱离了。
众人皆笑他疯癫,他笑众人看不穿。
一起走来,李白受到的嘲讽和质疑不计其数。
面对外界的嘈杂,他始终没有猜疑过自我;身处浮华之地,他也没有迷失于旁人的非议。
他这一生,都在随心而动。
心在山水间,他就纵情山水;心在功名里,他就投诗拜谒;心在红尘外,他就寻仙访道。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在世,别人都只是过客,你才是自己的主角。”
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评议,那是他的事情。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稳住自己的节奏。
不要轻易被外界的非议动摇,也别用世俗的标准捆绑自己。
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人生的出色,属于每一个活出自我的人。
3
跌落低谷时,看看《苏东坡》

王国维曾经这么评价苏东坡,不仅有“高尚巨大之文章”,更有“高尚巨大之品德”。
纵然过了一千年,苏轼仍被一代又一代人奉为精力偶像。
该片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完备再现了他从少年时期到垂垂老矣,所经历的齐备坎坷与荣辱。
记载片中讲到,苏轼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三十岁就名扬四海。
那时,人们争先传阅他的文章,模仿他的衣着,甚至连其时的曹太后,都是他的老实粉丝。
然而世事无常,运气难测。
十多年后,一桩“乌台诗案”,让苏轼的人生彻底改变。
他先是被打入了阴冷潮湿的大牢,担惊受怕地度过了103天,后又被贬到黄州为官。

说是为官,却只是挂个名,既无实权也无俸禄。
曾经的朋友们也怕被他连累,一夜之间消散不见,苏轼寄出去的信件全都石沉大海。

逢此绝境,苏轼也曾感到孤苦无助,整日闭门不出。
但生活还要继续,在短暂的躲避过后,他就开始调解心态,面对现状。
他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了农人的布衣草鞋,像平凡百姓一样生活。

没有粥米果腹,他就扛起锄头,开荒种粮;
没有琼浆下肚,他就研究酒理,亲自酿造;
没有地方落脚,他就拾砖捡瓦,搭建雪堂。
他混迹于市井之中,与渔人樵夫相处,和酒家药师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徐徐地,人生的困顿都随之消失,他的眼中只剩下舒服快活。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的风雨袭来,何须狼狈躲避呢?
穿着芒鞋,拄着竹杖,悠悠哉地前行,不也是一种潇洒吗?
回顾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但无论运气把他抛入何种悲凉的境遇,他始终对其报之以歌。
一如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
“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心田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心田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几段极为艰难的韶光。
你大概也想就此消沉,伏地降服敬佩。
但请你相信:苦难,不过是一场短暂的历练。
正所谓:“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
不管眼下的日子有多冷,咬咬牙,对峙下去。
熬过苦寒,你总会拥有不期而遇的温暖,遇见光明辉煌光耀的未来。
4
以为生活太苦时,看看《百年汪曾祺》

汪曾祺的一生中,走得并不顺遂。
但与旁人差别的是,在人生几个痛苦的阶段,他都能过得把日子过得生动风趣。
在这部记载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好玩、风趣的才子,也能看到一个潇洒、自在的侠客。
了解过汪老的一生后,你也会被他鲜活的生命力而感染。
读书时碰到了战乱,日军的飞机就在头顶轰炸,各人都匆忙朝着防空洞跑去。

汪曾祺却拿着一块点心,单捡有松林的地方去。
别人告诉他那边很危险,他却说:“那边有卖松子的,就算被炸死,至少不是饿死鬼。”
工作后,他在故宫博物馆做管理员,天天的任务就是查抄仓库、找资料、做卡片,非常乏味。
同事们纷纷诉苦,汪曾祺却并不烦闷。
天天下了班,他就溜到达筒子河边,看人叉鱼、下棋、算卦,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到了晚上,他就站在草坪上仰看安谧夜空、满天星斗,享受上天独一份的浪漫与温柔。
后来,十年浩劫期间,汪曾祺被下放到农村,干了三年锄地扛包的农活,苦不堪言。
但提起这段经历,他却打趣道:“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庸了。”

纵观汪曾祺这一生,经历过战火流浪,也忍受过孤苦无依。
他却告诉众人:“纵然人生会遭遇各种创伤,但今天我们应该快活。”
生而为人,我们注定要经历无数的艰辛和折磨。
能救赎你的,只有谁人乐观、昂扬的自己。
从今天起,请务必好好生活。
没关系绷神经,恰当给自己放个假,去感受阳光微风;
不要唉声叹气,实时从悲观中抽离,去明白江山湖海。
当你学会了爱自己,爱周遭的齐备,每一天都能过得风趣有盼,温暖从容。
5
为欲望所累,看看《一代各人李叔同》

生活中,你是否也会以为太累?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得到更高的职位,很多人天天都像陀螺一样转来转去,纵然身心俱疲,也不敢停歇。
如果想从这种极重中脱身,我保举你看看记载片《一代各人李叔同》。
李叔同出生时,拿了一副绝佳的底牌。

身为天津巨富之子,他从小金衣玉食,享尽荣华。
幼时天资过人,师从名士,担当了先辈的新式教诲;
青年时留学日本,在诗词、书法、绘画,音律等方面,样样出色。
仅仅19岁,他就名满津门,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才子,享受着众人的追捧和崇拜。
然而运气的走向,向来不如人意。
曾经的贵公子,也会被困于破碎的现实中,举步维艰。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他先后遭遇了友人离散、科举落败、家属停业和母亲逝世。
这一系列的变故,让李叔同对世事渐渐有了新的了悟: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
功名也好,感情也罢,都只能暂时拥有,人生最终还是要由繁归简。

想通了这一点后,他出世的愿望便越发强烈。
1938年,38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正式剃度出家,法号“弘一”。
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归来的只有弘一法师。
皈依佛门之后,他的生活过得极为清苦。
他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衲衣,逐日吃的无非青菜、萝卜。
随身带的铺盖卷打开,只有一条破席子,一个旧被褥。

众人都以为如许的生活过于清苦,但在弘一法师看来,有吃有穿就已经是人间上乘。
他只说:“要惜福。”
老话常说:“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经历多了我们就会明白,人生不是财产越多,就会越快乐。
三千繁华,终归一粥一饭。
少一些贪婪,多一些满意,不被浮华遮眼,不为名利所困。
你也能在简单的生活里,安全喜乐度一生。

看记载片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看到一句话很是适当:“梳理过去,展望未来。”
记载片虽短,却凝结了历代各人们的处世哲学。
如果有一天你以为生活苦闷,无处消解,不妨打开此中一部,慢慢观看。
有人会用自己的经历,为你冲刷过去的悲伤;
有人会用超脱的智慧,为你指明进步的门路。
愿我们都能学会愈疗自己,在巨大思想的浸润下,劳绩通透豁达的人生。
点个赞吧 ,与朋友共勉。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984912725998035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1 15:33 , Processed in 0.08943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