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回复: 0

非遗之活动员旅游之火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0

回帖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3
发表于 2023-7-2 12: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疆日报
在帕米尔高原的阿合奇县,凝听史诗《玛纳斯》古朴悠远的吟唱;走进和田市吉亚乡,探索色彩绚丽的艾德莱斯绸如何织造;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体验桑皮纸制作的乐趣……在2023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一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运动中,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演、体验等运动,让非遗散发崭新的魅力。
与旅游互促互融
盛夏时节,在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的工作室里,游客们正在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武艺传承人帕丽旦·买买提的引导下,挑选喜好的印花模戳,蘸上调制好的颜料,印在一块块方形布上,这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葡萄沟景区的平台,被天下各地的游客关注。
作为内在深厚的文化资源,非遗丰富着旅游的内容,而旅游也为非遗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从将“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列为《“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规划》重要任务,到今年2月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一系列政策为转化利用非遗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促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提供了引导。
新疆非遗资源量多类全。停止现在,全疆有非遗代表性项目5425个,此中3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94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15个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旅游’已成为新疆各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进一步扩大了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到处长罗静表示,各级非遗部门组织传统工艺、音乐、舞蹈、戏曲等传承人进景区、进汗青文化街区、进学校、进社区等,使得非遗的活态展示形式更多样,影响人群更广泛。
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2020年5月投入使用,2021年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新疆传统工艺传承基地,现在已有8项国家级、14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驻,常驻8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在展区各显武艺,让游客劳绩满满。
“游客对体验非遗武艺的热情不停高涨,一到暑假,到场研学游的孩子们就来了。”看着祖辈留下的非遗武艺焕发生气,帕丽旦深感欣慰。曾经,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武艺传承后继乏人,从老艺人手里学会这项武艺后,帕丽旦不停探索传承发展之路。她在吐鲁番博物馆旅游文化街区开设工作室,在庞大节庆运动期间走进景区展示,还收了十几名徒弟,她希望通过传承的力气,让这项武艺能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平常百姓家”。
景区的金字招牌
6月9日,在喀什高台民居景区首开区转了一圈,6岁的游客杜可馨拉着爸爸杜长征的手,又返回了木器加工店。吸引她的不仅是用白杨树、核桃树、柳树、杏树等木料制成的木碗、木盘、木勺,另有为木器烙斑纹、上色的体验过程。看着女儿全神贯注地为木杯上完色后,杜长征买下杯子留作怀念。
高台民居建造在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经过近年的改造,于6月3日对游客开放首开区。这里有非遗一条街,以非遗展示制作、体验为主,包罗木器制作、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武艺、手工铜器制作等近50种非遗活态展示,平均每天吸引千名游客打卡。
在莎车老城、伊宁市六星街汗青文化街区、新疆国际大巴扎等景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原来隐于乡间的非遗,有机融合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让游客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成为旅游的金字招牌。
在高台民居不远处,就是喀什古城景区。帽子巴扎、木器巴扎、乐器巴扎上,非遗传承人的“绝活儿”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十余家文创店开辟的非遗元素手机套、玩偶、手机链、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展示了古城的文化气息。
“现在,喀什古城有传统工艺店铺63家,挂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标识牌的有47家,涵盖传统美食、木器、土陶、乐器、花帽、服饰制作等12个种类,从业人员约170人。”喀什古城景区管委会对外宣传科科长阿地力江·阿不都卡德尔说,喀什古城景区将非遗融入古城生活,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出现出蓬勃活力。
设立美食集市、美食街区,集中展示有滋有味的非遗魅力;充分利用旅游景区等文化场合,举行非遗购物节;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演、体验等运动,让各族群众相识非遗、走近非遗……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馆工作人员田玲介绍,今年以来,文化馆积极组织筹谋手工刺绣展示、歌舞演出、民族器乐演奏等运动,停止现在,已开展非遗展演运动131场,惠及15万人次。
在守正创新中深度融合
漫步在和田团城景区,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拼花砖墙、木雕门窗在斑驳光影中韵味无穷,一家家古朴的店里,摆放着各类手工艺品和民族乐器等。
和田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旅游科科长赵玉梅介绍,2016年开始改造的老城区,既传承掩护了和田特色民居建筑,又把原来老旧城区改造成花圃式街区,2020年和田团城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守正创新的理念不仅使老城区的传统建筑艺术、非遗武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还让这里成为和田市重要的网红打卡地。”赵玉梅说。
非遗是富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它长期弥新,黑白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维吾尔族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哈密市文化馆是该项目掩护单位。2016年,哈密设立了天下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将民间刺绣与现代化文创设计相结合,并对刺绣产品进行全新的包装和推广,如今这里的刺绣已形成品牌走向天下。”哈密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郝常立说。
“新疆旅游的深度开辟还面对诸多寻衅,必须找寻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创新发展理念与模式,产生新的财产形态与文化旅游产品,进而实现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联动升级、增值提效。”自治区社科遍及基地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央负责人王敏认为,做好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需要积极联合各方力气,创新发掘新疆非遗资源,利用非遗工坊等业态,打造一批具有光显特色的非遗旅游蹊径,开辟非遗旅游品牌,让非遗走进景区、校园、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动员新疆“非遗+旅游”高质量发展。(贾春霞)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107191215048347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5 04:33 , Processed in 0.0886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