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回复: 0

1990年,我带着19个乡亲来广东,30年后,全村平移到了深圳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0

回帖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1
发表于 2023-11-17 12: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0年,24岁的我已经在家里当了一年的村长,只是这个村长算是勉强得来的。在此之前,我们村在全乡最偏远的山冲里,大部门人家在山下,我们一个组十几户人家全部门布在一个高山头上。

在困难时期,我们组曾经是全村最后的保障,毕竟,没有吃的就到山上办理野味挖点山货,勉强能帮大家撑过饥寒。
但下放集体之后,交通未便的实际就让我们组成了全村的拖累。几年下来,终于闹到了要“分家”的田地,于是,我们一个组就成了新的村落。
高中结业回家的我,就被乡亲尊长们推举做了村长,希望读了那么多书的我,能带着大家闯出一条生路来。
那时候,乡亲们的期盼其实也没多少说的,就是要争一口饿气,别让山下曾经的乡亲们鄙视,能吃饱饭,能娶到媳妇就行。
但全部住在山上的我们,一个最客观的实际就是吃饭都成问题,倒是红薯苞谷管够,却正是全乡人嘴里的笑话。
一年多时间里,我也带着大家试图搞点副业,也基本都是徒劳。幸好大家也看到我的全力以赴,从来没有抱怨过我,倒是几个老大爷不停在给我鼓气。

到了90年,我们村的生存已经日益窘迫了,一次去乡里开会,偶尔间听到有人说,我们区最偏远的一个乡,已经有许多人去了广东打工,听说这几年往家里寄了不少钱回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面前豁然一亮,开完会骑着自行车走了二十几公里到了那个乡。在一个同砚的带领下,多少摸清了环境,至少人家说的确实是事实,重要就是只要有力气,不需要什么别的条件。
我回到村里连夜就把全村的劳力叫到一起开会,最后决决断取在一个月内把家里的事变摒挡一下,青壮劳力全部跟我去广东。
统计了一下人数,40岁以下的19人,别的的老弱残兵暂时留在家里,也算是给我们守住最后的退路。
90年的9月1日,正是我24岁的生日,天还没亮,我们一行19人就打着火把挑着行李下山出发了。
如果不知道的人看到,大概会烦闷我们这群人是那里来的逃荒客,因为我们拿的行李但是光怪陆离,什么锄头扁担,锯子斧头之类的。

山上的人靠山吃山,大家除了种地砍树之外,木工活泥瓦匠都会点,尤其是年事最大的春叔,更是远近著名的能工巧匠,雕花刻木几乎无所不能。
就这样,我们声势赫赫的一大堆人上了去长沙的班车,大家几乎都没有出过门,就连见识最广的我也只去过一次省城,还没有去偏激车站。
端赖一张嘴,不懂就问,好不轻易到了火车站买了票,这才真是开始我们的“致富之路”。
那时候坐火车,我们这么一大群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买票的时候端赖挤,我们也是齐心协力,上车也端赖挤,我们也像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到了车上还得挤,我们干脆就占了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站着坐着,顺利到了广州。
在广州火车站一下车,我们就忙着脱衣服了。
说起来也可笑,出门时家里的尊长总是叮嘱多穿点衣服,在外面不能冻着。九月的天气在湖南已经有点凉了,我们也都穿着夹衣。
可到了广州之后就热得满身流汗,把勉强能看得过眼的外套一脱,内里的褂子就五花八门,反正看到我们的人都露出稀奇的模样形状,就像一队刷杂耍的人一样。

幸好我固然年轻,但生理素质还是过得硬,安慰大家不要怕,买了一张舆图看清了门路,然后就坐上了去深圳宝安的班车,我们的目标地是宝安的福永。
汽车一起颠簸,在火车上就听人说,广东这边坐汽车要当心,很轻易就被别人“卖猪仔”。不知道我们一行人是荣幸还是怎么回事,却一起无事顺利到了福永,那个年轻的售票员以致还很热情地提前告诉我们准备下车。
厥后才知道,并不是我们运气真的那么好,而是我们的人实在太多,手里又全部拿着各种形形色色的“武器”,售票员们才不敢但造次。
在107国道福永立交桥下了车,我们也是第一次见到立交桥,原来岸上也可以修桥啊。但短暂的赞叹之后就显得一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最后还是我到处审察了一下,决定顺着路边的一条河向下走。重要就是我们舍不得花钱找地方住,心想着走到河滨肯定会有片空坪歇地,一大群人就能有个地方坐一下。
这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一处大坪,再远处就是看不到边的滩涂,还长满了芦苇一样的东西。这块坪应该是准备建房子的,有显着的机器陈迹,还到处堆放着木头石块之类的东西,最大的欣喜竟然另有个水龙头。

大家随便在石块木头上坐着,分工倒是很明白,几个年事大点的从编织袋里拿出锅开始做饭。没事做的人无聊,有的就拿着石块随意琢磨着,春叔则习惯性地拿起一根木头,左看右看了一阵,还从包袱里拿出一把小凿子弄了起来。
就这样,我们的饭很快就煮熟了,刚在在路上小店里买了一包米,菜还是从故乡带出来的腌菜,一堆人蹲在地上围着吃了起来。
饭还没吃完,就听得远处有人在大声吆喝,叽里呱啦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们也就没有理他。可那人径直朝我们走来,指着我们又是一顿吼,我这才抄着平凡话和他去交涉。
对方的平凡话也不是很尺度,听得出来是本地人,说着一口塑料平凡话,就是在求全谴责我们不能在这里做饭逗留什么的。
那个人一边呵斥我们,一边在那些木头石块旁边转,看样子应该是很担心我们会偷他的东西。一不鉴戒就看到了春叔刚才摆弄过的那根木头,不由得就拿着看了起来。
只要他不骂我们了,我们继续埋头吃饭,不管怎么说,先把这到广东的第一餐吃好再说。

那个夫君最后拿着木头对我们说,这是你们搞的?我看他脸上隐隐有点不可置信的味道,便豁出去大声说是我们弄的。
在我的表示下,春叔直接走已往接过木头,从兜里拿出自己的凿子继续弄了起来,一根碗口主的木头,就那么一转眼功夫,很快就弄出来一个宛在目前的菩萨图像。
那个夫君看的目瞪口呆,最后竟然对春叔竖起了大拇指,嘴里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春叔又是摇手让他和我说。
夫君走到我面前,仍然是蹩脚的平凡话,问我们是不是来干活的,如果愿意的话就留在这里,这是他家的房子,正在计划图纸准备建一栋两层的楼房。
看到你们这技术,我刚好可以实现自己的空想建一套木头房子了,我这就去请人重新绘图,到时候请你们给我做。
图纸是什么?那时候的我心田可一点也不懂,但他留我们做事的意思还是听懂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允许下来再说。

就那样,我们一行人就地取材,在坪里搭了个暂时工棚。老板自称阿能,也给我们牵来了电线,花了两天时间就有了个安身之所,我心田才算勉强安定了一点。毕竟千里迢迢带着大家来,总不能天天都露宿街头吧。
心田的不安也仍然在,那就是阿能说的图纸。
为相识决这个问题,我带着一个叫小军的堂弟在福永找到了书店,连续在书店呆了两天,好歹弄清楚了图纸是什么东西,也做了好几张纸的记录。
当阿能把图纸交到我们手上时,至少也能看得出正反了。
固然,我也不遮掩自己就是个乡间人,很老实地告诉阿能,说自己对这图纸不是很懂,但给你建房子的技术完全没问题。为了让你放心,你只要给我们准备好吃的就行,至于工资就先别提,等房子建起来你再说。
我们一行19个人,连续在阿能的家里干了三个多月,没有一分钱工资,只是在需要买点日用品时才欠好意思地找阿能“借点钱”。
但三个月之后,一栋古香古色的全木布局就竣工了。在春叔的辅导下,别的老乡也一起动手,给他的房子雕龙画凤,描朱点金的,阿能看了非常满足,大手一挥给了两万块钱工资。

阿能还说,你们有这技术,不如就留在这里跟我干,你们就管干活,别的赚钱的事就交给我好了。
我一听马上就允许,也有几个老乡有点迟疑,说就这样给人干活,到时候不给钱不就白打工了?
但我的意见还是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最后就这样决定下来。阿能组建了一支施工队,我就是队伍的头儿,直接对阿能负责。
而阿能确实也是神通广大,先后接到了不少工程,我们19个人不光不愁没活干,要是愿意就连晚上都可以不停下来。最难过的是阿能在工资上从来不拖欠,每个月尾定时帮我们把钱送过来,有需要的人还可以帮忙代寄回家。
到年底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家。小半年下来,固然还谈不上发财,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一丝致富的希望。这小半年来见过的钱,已经远远凌驾我们前几十年了。
和阿能慢慢认识了,他也知道了我们故乡的一些环境,见我这个毛头小伙主动带着乡亲们找出路,也暴露出难过的敬佩,以致还主动帮我们出谋划策,说你们自己是建房子的,有机会不如给自己也找个房子。

第二年一开春,阿能就告诉我们,凤凰村那边有一片荔枝山要招投标承包,如果你们愿意干那个活,我可以帮你们承包下来,我看你们都是干农活的好手,有了地就有盼头了。
这样的功德我天然不会拒绝,和大伙一商量,这一回倒没有人反对,我们从山里走出来的人,对地皮的信托好像已经深入了骨子里。
在阿能的斡旋下,我们一群外地人承包下那片荔枝山,签了十年的条约,废弃老化的荔枝树随我们自己处置,但只能继续莳植,这也是能流到我们手里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二十来号人声势赫赫进驻,荒废的荔枝园里建起了比力牢固的工棚。固然还是篷房,比以前的暂时工棚就要舒服多了,至少每个人都有单独的小空间,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也算是独门独户的人了。
有了这么一个大本营,故乡山上的老弱残兵怎么处理就慢慢排上了日程。到第二年年底,就连续有好几个妇女带着孩子来了,荔枝山的工棚里,人气也越来越旺。

这时候,我们已经算是兵分两路,十二个人继续赶着建筑,其他人则打理着那几十亩山地。基本都是在种菜。
时间像流水一样已往,在阿能的带领下,我们的建筑队也发扬光大,连续有其他地方的人到场,也不再限于木制建筑,别的的混凝土建筑工地,也常常能见到我们的身影。
荔枝山承包的第七年,时间已经是97年了,因为政府要开发的缘故,村上要收回那片未到期的地,因为另有三年的条约,政府也允许给我们一些赔偿。
作为外地人,我们固然没有当钉子户的想法,主动摒挡好了地里的收获,马上就为了住到那里去而发愁了。
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思,不如就此分家,把这些年来的收益全部门掉,各自去发展就是了,反正也有了肯定的收入,不会有谁会露宿街头的。
我只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把钱分掉,那是不是等我们老了就回故乡的山上去?

我的问题没有一个人回复,但也没有人再说分钱的事了,我便决定用这七年来积赚下来的二十万在裕华楼买了三套不大的房子,不敷的就在阿能的斡旋下贷款按揭。
现在想来,那个决定是我这一辈子最英明的决定,固然一开始也确实为“背了贷款”而发愁,但几年后就真的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我们几十个人也欠好住进去,干脆就抓阄给自己人出租,住进去的人出点钱当公溢款,大家继续做事一边还贷款一边慢慢再买。
那些年里,固然我们有了肯定的积累,但从来没有人真的享过什么福,有点积蓄了继续像前次那样买房子。两三年下来,又连续添置了几套,就是房贷也没增加多少。
就那样,从我最初带这19个老乡一起,一转眼我们来到广东30年了,现在,我们故乡的村落已经彻底废弃了,每家都在深圳有了自己的房子。固然我们的后代都成了新深圳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然后走向各地。但我们最初出来的那一代人,几户都还留在福永。
实时到现在,谁家里有什么事变,我们还是保持这在故乡的传统,相互相互上门帮忙走动。

固然我们都已经年过半百,最大的春叔都已经七十有余了,但每当我们坐在一起品茗的时候,感慨那段难忘的履历之余,也会开玩笑地说:谢谢你,把我们那个鸟不拉屎的村落平移到了深圳,让我们的后代也站在一个新的出发点上。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130604324875522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2 09:25 , Processed in 0.0877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