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回复: 0

“囤旅游”,捡漏照旧踩坑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0

回帖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2
发表于 2023-11-16 08: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随越来越多的消耗者贯彻理性消耗观念,囤日用品、食品等消耗风俗正逐渐淡出生活。然而,随着旅游业一连回暖,“囤旅游”异军突起,在本年双十一表现不俗。据旅游电商平台飞猪的数据表现,11月11日前,活动累计售出超30万件机票次卡和“随心飞”商品,很多旅游爆款产物经历了多轮补货,仍旧供不应求;双十一开售仅十多分钟,活动商品成交额破10亿元。
过去,旅游是一种抽象的体验类产物,很难让人联想到囤货的举动,但最新的线上旅游产物给了消耗者囤货的时机。此次被消耗者批量装进购物车的,有航司推出的优惠机票次卡和“随心飞”套餐、连锁旅店品牌推出的房间兑换券、观光社定制的低价观光团等。
消耗者之以是着迷于“囤旅游”,最直接的原因是旺季的观光资本过高。暑期“快捷旅店一晚700元”等消息带给人们的震撼尚未消退,因此,当消耗者看到高档旅店优惠后可低至300元一晚时,理性消耗观也难招架大促带来的生理冲击。机票套餐热销亦出于此种原因,面对忽高忽低的票价,提前囤机票能够锁定更低的代价,节流出行资本。极低的代价,戳中了人们的“捡漏”生理。
与此同时,这类旅游产物切中了大多数消耗者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除了一些游客早有旅游计划,能够按图索骥购买低价旅游产物,大部分消耗者的观光尚处于“八字没一撇”的程度。提前预订、随时可退等特点给了他们争先购买、过后反悔的时机,消耗者无需确定使用日期,即可先下单购买,后续有出游计划时,再向商家预约核销。有效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随心飞”、不指定城市的旅店兑换券,更是给了他们制定观光计划的动力。
“囤旅游”实现了企业和消耗者的一次良性互动。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双十一的囤货营销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本已在“十一”黄金周过后就落幕的旅游旺季,通过双十一的各种营销活动得到连续。“先预付,后核销”的方式,提高了旅游企业在淡季的营业额,也帮助它们在下一个旺季到来前,提前锁定埋伏客户,抢占市场份额。
不外,在旅游企业和消耗者热火朝天的互动中,也不乏隐忧,如何保障买家权益,成为当下很多消耗者最关心的问题。预付类旅游产物最大的隐患在于透明的定价和使用规则,消耗者在购买时锁定了低价,但能不能按照优惠价预约、能不能预约成功,只有到真正兑换产物时才气知晓。在节沐日、周末常出现客满的情况下,优惠产物的使用每每会受到限定。为了提高购买量,有些产物更是会使用误导性宣传将优惠力度夸张化,消耗者冲动下单的同时,每每会忽视产物背后复杂、苛刻的使用规则。
本次双十一,不少消耗者在“囤旅游”方面花费数千上万元,并戏称自己已经“失去理性”。面对来势汹汹的冲动消耗,商家和平台除了要为创纪录的成交额欢呼,也要做好售后保障。卖方应该订定公平明白的退订政策,为消耗者备好冲动消耗的“后悔药”。
面对今时本日的购物狂欢,人们更应保持苏醒,不能低估自身的“惰性”——没有观光计划的人,也许到产物逾期时依然未能出行,预付类产物不被百分百兑换使用,也许会让“囤旅游”演变为大批集中退款;有人在期望出游的日子却兑换不到机票、旅店,更是会自觉“踩坑”,不再回购相干产物。旅游企业应做好应对措施,唯有以更优化的产物和服务提高消耗者的出游意愿,才气实现双赢。(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臻儒 报道)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183597655965751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1 04:21 , Processed in 0.0963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